中医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理论 > 中药词典 > 正文

马肉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出处】《别录》

  【拼音名】Mǎ Ròu

  【来源】为马科动物马的肉。

  【原形态】马(《诗经》)

  体长约1.5~2.5米,高约1~1.5米。毛色随种类而不同。头、面狭长,耳直立能动。前额阔,上披长毛如发。颈部长,有鬃毛,自头后沿颈背向下披垂。躯干部长,胸部比腹部宽大。四肢细长,下部有距毛,前肢腕骨上方和后肢跗骨下方,有一部分无毛而有坚固的灰白色胼胝体,俗称夜眼。足趾仅第3趾发达,成末端卵圆形的实性蹄;第2,第4趾均退化。尾自基部末端,具总状长毛,形如尘拂。

  【性味】甘酸,寒。

  ①《别录》:味辛苦,冷。

  ②《日用本草》:味酸辛,冷。

  ③《本经逢原》:辛,温。

  ④《医林纂要》:甘酸,寒。

  【功能主治】

  ①《别录》:主除热下气,长筋,强腰脊。脯疗寒热痿痹。

  ②《食疗本草》:主肠中热。

  【注意】

  ①《千金·食治》:下利者,食马肉必加剧。

  ②《食疗本草》:患疮人切不得食,加增难瘥。

  ③《日华子本草》:马肉忌苍耳、生姜。

  【附方】

  ①治豌豆疮:马肉煮烂,汁洗,干脯亦得。(《兵部手集方》)

  ②治头店白秃:马肉煮汁洗。(《圣惠方》)

  【摘录】《*辞典》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