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基础医学理论 > 病理生理 > 正文

渴感和抗利尿激素在水电解质调节中的作用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一、渴感的作用

  下丘脑视上核侧面有口渴中枢。使这个中枢兴奋的主要剌激是血浆晶体渗透压的升高,因为这可使口渴中枢的神经细胞脱水而引起渴感。渴则思饮寻水,饮水后血浆渗透压回降,渴感乃消失。此外有效血容量的减少和血管紧张素Ⅱ的增多也可以引起渴感。

  二、抗利尿激素的作用

  抗利尿激素(antidiuretic hormone,ADH)主要是下丘脑视上核神经细胞所分泌并在神经垂体贮存的激素。ADH能提高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从而使水的重吸收增加(图5-1)。

  促使ADH释放的主要剌激是血浆晶体渗透压的增高和循环血量的减少。当机体失去大量水分而使血浆晶体渗透压增高时,便可剌激下丘脑视上核或其周围区的渗透压感受器而使ADH释放增多。血浆渗透压乃可因肾重吸收水分增多而有所回降。大量饮水时的情况正好相反。由于ADH释放减少,肾排水增多,血浆渗透压乃得以回升。血量过多时,可剌激左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容量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ADH释放减少,结果引起利尿而使血量回降。反之,当失血等原因使血量减少时,ADH乃可因容量感受器所受剌激减弱而释放增加,尿量因而减少而有助于血量的恢复。

  此外,动脉血压升高可通过剌激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而反射性地抑制AKH的释放;疼痛剌激和情绪紧张可使ADH释放增多;血管紧张素Ⅰ增多也可剌激ADH的分泌。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