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理论 > 刺灸法 > 正文

艾炷隔物灸法——隔葱灸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概述】

  隔葱灸,较早的记载见于明代。从古藉中看,大致可分为两种隔葱灸的方法。一为《玉机微义》所载:治疝病“用葱白泥一握置脐中,上置艾灼”。相当于隔葱泥灸法。一为《普济方》所载:“治产后小便不通……用盐于产妇脐中填满,可于脐平。却用葱白剥去粗皮,十余根作一束,切作一指厚,按盐上,用大艾炷满葱饼子大小,以火灸之,觉热气直入腹内,即时便通。”相当于隔葱盐灸法。隔葱灸法,以往报道不多,近年来正在引起重视。目前临床上应用时对该法作了一定的改进。

  【操作方法】

  分三种

  1.隔葱灸取葱白一束(约10余根),在相距1~1.5cm的两头用线捆扎,再将两端切去。施灸时,将葱段竖立于穴区,上置大或中艾炷进行灸治。据症情一般须灸7~10壮。每日或隔日1次,7~10日为一疗程。

  2.隔葱泥灸选葱白若干,剥去老皮,再捣烂成泥状。平摊于穴区,约0.3~0.5cm厚,直径2~3cm,上安放艾炷点燃施灸。觉烫即易艾炷,每次灸5~7壮,余同上。

  3.隔葱盐灸用葱白两根,食盐20g,艾绒适量。先将食盐炒黄待冷备用。葱白洗净捣成泥,用手压成0.3cm厚,直径2~3cm的葱饼一块,备用。先将盐铺于所选穴区(多取神阙穴,以填平脐眼为度),将葱饼置于盐上,再将艾炷放在葱饼上,尖朝上,点燃,使火力由小到大,缓缓深燃。每次灸7~10壮。余同上。

  【主治病证】

  虚脱、腹痛、癃闭、疝气及乳痈等。

  【注意事项】

  1.隔葱灸的具体操作方法较多,可根据不同的病证或施灸的部位选取。

  2.其余注意事项同隔姜灸。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