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理论 > 推拿治疗 > 正文

推拿治疗:慢性胆囊炎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概述】

  本病多见于成年肥胖女性。因胆囊出口梗阻,细菌感染,胆汁瘀积,胆石形成而引起。在临床上胆囊炎和胆石症常互为因果,相互伴发。胆囊炎常诱发胆结石,胆结石嵌顿又常促发胆囊炎。

  【临床表现】

  患者常自觉右侧季肋部胀痛不适,轻者如针刺,重者可如刀割样绞痛,并可向右肩肿放射,易为饱餐或高脂肪饮食后诱发。同时伴有消化不良、恶心、呕吐。

  右上腹肌紧张压痛、叩击痛,根据炎症的轻重可出现有不同程度的肌卫。

  慢性胆囊炎发作时白细胞数升高,X线检查可发现阴性结石,胆囊壁强直,口胆或静胆造影可显示胆囊收缩功能不佳。B超检查胆囊壁粗糙、增厚。

  【诊断和鉴别】

  右上腹疼痛、压痛、肌卫,炎症越明显,其症状亦越严重。X线及B超检查有助于对本病的诊断。

  临床上注意与以下疾疾鉴别:

  1.胃炎及溃疡病胃炎常在餐后半小时左右疼痛发作,其程度多数并不剧烈。溃疡病呈节律性疼痛,一般持续时间较长,往往在一周以上。

  2.急性胰腺炎疼痛、压痛多在左上腹,血清淀粉酶增高。但胆道疾病,常可同时诱发急性胰腺炎,须加注意。

  3.急性阑尾炎高位急性阑尾炎可误为胆囊炎。但阑尾炎发病年龄一般较轻,过去无类似慢性发作史,可资鉴别。

  【治疗】

  1.治疗原则舒肝利胆,解郁止痛。

  2.常用穴位及部位日月(右)、章门(右)、隔俞、肝俞、胆俞、阳陵泉、胆囊穴、丘墟等穴,及右季肋部、上腹部。

  3.常用手法按法、摩法、揉法、分推法、擦法、搓法等。

  4.操作方法

  (1)基本操作:患者取左侧卧位,医生坐于其背部,在右侧季肋部用轻快的摩法3~5分钟,并分别对日月、章门、期门诸穴用指揉法各1分钟。

  患者取仰卧位,医生坐其右侧对上腹部及右侧季肋部用鱼际揉法或全掌揉法各1分钟。并对下胸及上腹部施以分推法20~30次。再按揉阳陵泉、胆囊、丘墟诸穴各1分钟以有酸胀得气感为度。

  患者取俯卧位或坐位均可,用食、中指或拇指对膈俞、肝俞、胆俞等背穴施以指揉法,每穴约1分钟。

  最后擦胆囊部,以热为度,搓两肋结束治疗。

  (2)辨证治疗:对胆囊炎疼痛甚者,先在肢体远端阳陵泉、胆囊穴附近寻找敏感的压痛点,找到痛点后以相对重而揉的按压或按揉法予以刺激,可达缓急止痛之功效。

  对消化道症状明显者可加强揉中脘和按揉足三里穴。

  【自我保健】

  1.推摩右季肋以全掌在右季肋部作由内向外的推摩动作3~5分钟。若一手疲劳后,可自然更换另一手继续操作。

  2.指揉腹穴可对中院、章门(右)、期门(右)作指揉法,每穴约1分钟。

  3.指揉肢体穴指揉阳陵泉、胆囊穴各1分钟。

  【注意事项】

  1.调节饮食,不食油腻和不易消化的食物。

  2.对疾病较重,影响生活和工作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