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小腿内侧面,内踝尖上5寸,太溪与阴谷的连线上,当腓肠肌肌腹内下方凹陷处。
《针灸甲乙经》:“在足内踝上{15}分中”;《圣济总录》:“内踝上五寸”;《针方六集》作:“在足内踝上六寸{15}分中”。
功效:理下焦、清神。
主治:古代记述:腹部疝痛、癫疾狂言、呕吐、足{15}痛、脚软无力、瘿瘤、不育。
近人报道:肾炎、膀胱炎、尿路感染、盆腔炎、精神分裂症、腓肠肌痉挛。
方例:呕吐涎沫:少海、筑宾。
尿路感染:中极、归来、筑宾、复溜、飞扬。
刺灸法:直刺0.5~1.5寸。艾炷灸3~5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
其它:阴维脉郄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