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理论 > 针灸治疗 > 正文

艾灸疗法及注意事项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适应症

  常用于痹症、虚寒性胃肠病、遗精、阳萎、气喘、婴儿腹泻、中风脱证、虚脱、晕厥、胎位不正、慢性肿疡、神经性皮炎、湿疹、胃下垂、脱肛等,亦可用于防病保健。

  禁忌症

  高热、急性化脓性疾病和里实热证,一般不宜用灸疗。

  方法及内容

  1.根据所灸穴位,指导患者摆好体位,体位选择要以能较长时间治疗为原则。

  2.艾条灸法温和灸: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皮肤2-3cm左右,进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5-7min,至皮肤红晕为度。

  3.艾炷灸法直接灸:将灸炷直接放在穴位皮肤上,点燃顶端,燃至患者有灼热感即取下,另换一壮,一般连续灸3-5壮。间接灸:即在艾炷下放姜片、蒜片、附子饼、盐等施灸。

  4.温针灸法:毫针留针过程中,将纯净细软的艾绒捏在针尾上,或用艾条插在针柄上点燃施灸。

  5.一般每日1-2次,10次为一疗程。常与体针疗法配合应用。

  注意事项

  1.掌握热量,防止烫伤。尤其对局部皮肤知觉减退及昏迷患者。

  2.做好防护,以防艾火掉下烧伤皮肤与烧坏衣褥。使用温针时,可用硬纸片剪一小孔,套住针体平放在进针处,即可避免艾火直接掉落于皮肤上。施灸后艾条必须彻底熄灭,以防失火。

  3.艾炷灸容易起疱,应注意观察,如已起疱不可擦破,可任其自然吸收;如水疱过大,经75%乙醇消毒后用注射器将疱内液体抽出,外涂甲紫,再用敷料保护,以防感染。妇女妊娠期间,小腹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