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肾实质的器质性病变引起的急性肾功能衰竭称为肾性急性肾功能衰竭。
1 . 急性肾小管坏死临床上最常见的是肾缺血和肾毒物引起的急性肾小管坏死所致的急性肾功能衰竭。
( 1 ) 肾缺血和再灌注损伤
如前所述, 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在早期未及时抢救,严重而持续的肾缺血即可引起肾小管坏死, 此时, 功能性急性肾功能衰竭就转变为器质性急性肾功能衰竭,休克复苏后的再灌注损伤也是引起肾小管坏死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肾小管损害, 导致尿浓缩功能和钠水重吸收发生障碍, 同时, 尿中可含有各种管型、红细胞、蛋白质等。
( 2 )肾毒物
包括外源性和内源性肾毒物两大类, 如重金属( 铅、汞、砷、锑等) 、抗生素( 新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多粘菌素等) 、磺胺类药物、某些有机化合物( 四氯化碳、氯仿、甲醇、酚等) 、蛇毒、碘造影剂、肌红蛋白和血634红蛋白及内毒素等均可直接损害肾小管,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
2 . 肾脏本身疾患
肾小球、肾间质、肾血管的病变, 例如,急性肾小球肾炎、狼疮性肾炎、肾盂肾炎、恶性高血压和两侧肾动脉血栓形成或栓塞等,均可引起急性弥漫性肾实质损害, 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