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症
适应证有脑血栓形成及脑溢血等脑血管意外后遗症、颅脑损伤、颅内炎症后遗症及舞蹈症、震颤麻痹、梅尼埃(美尼尔)病、耳鸣、精神性多尿、遗尿症、神经性头痛等。
禁忌症
脑溢血患者昏迷期、病情未稳定者不宜用。
方法及内容
1.一般取坐位,根据病情亦可采用平卧或侧卧位。
2.刺激区定位:首先准确定前后正中线和眉枕线二条标准线,然后正确判定所需刺激区。
3.分开头发,充分暴露治疗部位,按常规消毒。
4.选6-8cm的26-28号毫针,针与头皮约成30°角,沿所选头皮刺激区斜向捻转进针,沿皮下或帽状腱膜下快速推进到该区相应长度后,快速持续捻转,不提插。刺运动区、感觉区全区时,要按上、中、下三部位各刺1针。
5.捻针时用示指桡侧面与拇指掌侧面夹持针柄,以示指掌指关节连续伸屈,使针体来回快速旋转200次/min左右,持续捻转2-3min,间隔5-10min,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再捻转两次即可出针。也可用低频脉冲电密波刺激,每次通电15-20min.
6.出针时,捻转快速退出,用无菌干棉球揉压针眼1-2min,以防出血。
7.一般每日或隔日1次,7-10次为1疗程。需要时,休息3-5天后继续第2疗程。
注意事项
1.明确诊断,正确选区。
2.行捻转手法时,患者如有明显疼痛感,应调整针的深度及位置。
3.针刺时注意观察患者表情和询问患者感觉,以防晕针。发生晕针时,同体针疗法处理。
4.中风后遗症患者,留针期间宜主动或被动活动患肢,可提高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