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下腹部,脐中下4寸(中极)旁开2寸处,当天枢下4寸,气冲上1寸。
《针灸甲乙经》:“在水道下二寸”;《循经考穴编》:“与曲骨相平”;即脐中下5寸(曲骨)旁开2寸处。《针灸逢源》:“在气冲上一寸,当脐下四寸旁,其上下各去一寸也。”《动功按摩秘诀》:“在脐心下四寸,两旁各二寸;卧下举头,有鼠形肉上。”今从《针灸逢源》。
功效:理气,提胞,治疝。
主治:古代记述:少腹痛,奔豚,疝气,阴丸上缩,月经不调,经闭,阴冷肿痛,带下,妇人血藏积冷,男子阴萎。
近人报道:睾丸炎,子宫内膜炎,卵巢炎,不孕症,产后恶露不止。
方例:疝气偏{95}:归来,太冲。
男女生殖器病症、经闭、白带过多:归来、关元、中极、三阴交、肾俞。
刺灸法:直刺或斜刺1~1.5寸。艾炷灸5~7壮,艾条灸10~2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