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基础医学理论 > 病理生理 > 正文

细胞损伤的原因和机制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能够引起细胞损伤的因素十分广泛,可归纳为如下几点:

  1.缺氧:氧是细胞维持生命活动和功能的不可缺少的要素。缺氧破坏细胞的有氧呼吸,损害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过程,使ATP的产生减少甚至停止,从而引起一系列的改变。缺氧是细胞损伤最常见和最重要的原因,缺血是局部缺氧的常见原因。如心肌缺血10-15分钟,其损伤可恢复;如缺血1小时以上,则发生不可复性的坏死。全身缺血常见于高山缺氧,呼吸功能障碍,一氧化碳中毒,氯化物中毒等情况。

  2.物理因子:机械性损伤,高温、低温,电流,射线均可引起细胞损伤。

  3.化学因子:可引起细胞损伤的化学物质难以罗列,其损害作用决定于其浓度和作用持续时间。如葡萄糖在高渗时可引起细胞损伤,高浓度氧,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皆可导致细胞损伤,砷、汞、氰化物等毒物在几分钟可引起大批细胞死亡,环境和空气中有害物质,杀虫剂,除草剂,一氧化碳,石棉酒精,甚至治疗性药物均可引起细胞损伤。

  4.生物因子:病毒、有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细菌、霉菌、寄生虫等病原体是常见的传染病的病因。

  5.免疫反应:免疫反应是机体的防御功能,本身具有保护机体免患疾病的积极意义和作用。但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的结果又往往造成机体和组织的损伤。如各种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

  6.遗传因素:遗传缺陷引起的细胞损伤是生物学的重要课题。遗传既可引起器官发育异常(三体先天愚形),又可引起分子水平的异常(镰刀细胞贫血)。

  7. 营养因素: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微量元素缺乏固然可引起细胞的损伤,但是营养过剩如肥胖症,脂肪过多摄入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密切相关。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