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腹股沟稍上方,脐中下5寸(曲骨)旁开2寸。当耻骨联合上缘中点旁开2寸,股动脉搏动处。
《针灸甲乙经》:“在归来下,鼠鼷上”;《循经考穴编》:“合脐下六寸”;《针灸逢源》:“与脐下五寸曲骨平”;今从《针灸逢源》。
功效:舒宗筋,散厥气,调膀胱,和营血。
主治:古代记述:阴肿茎痛,睾丸痛,疝痛偏{95},奔豚,妇人经漏,不孕,胎产诸疾,胁中满,喘呼逆息,腹痛,暴腹胀满,癃淫泺,身热,腰痛控睾,少腹及股卒俯不得仰,脱肛,热淋闭不得尿,石水,难产,子上抢心,阴萎,脾胃虚弱,感湿成萎,汗大泄,妨食,带下产崩,肠鸣。
近人报道:男女生殖器疾患。
方例:疝气:气冲、曲泉、太冲。
刺灸法:避开动脉,直刺0.5~1寸。
其它:交会穴:《针灸聚英》:冲脉所起。《循经考穴编》:胃之支络、直络皆会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