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理论 > 中医妇科 > 正文

妊娠痔疾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概述】

  妊娠晚期容易发生痔疾,也是痔疾容易加重的时期,所以妇女痔疾发生率较高。妊娠晚期由于胎儿增大,压迫痔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加上饮食习惯的影响等因素,均可促使痔疾发生。大部分妇女产后注意饮食和保持大便通畅,痔疾是会痊愈的,少数妇女不注意饮食,便秘加重,体虚等可以诱发或加重原有痔疾。本病治疗以外治为主,配合内服中药。

  【病因病理】

  1.气血阻滞妊娠后期胎儿增大,气血受阻,阻滞下焦,而致痔疾。

  2.湿热下注妊娠之后,喜食酸辣,湿热下注,发为痔疾。

  3.血虚肠燥妊娠之后,阴血亏损,肠道失于濡养,发为痔疾。

  4.气血虚弱妊娠后气血虚弱,提摄无力,而促痔疾加重。

  【诊断要点】

  1.根据大便时出血,有块物脱出肛门进行诊断。严重时可有肛门坠胀、瘙痒、便秘、局部肿痛等症。

  2.肛门指检可明确是内痔还是外痔。

  【辩证分型】

  1.气血阻滞妊娠晚期,肛门坠胀,大便秘结,肛门肿痛。苔薄,舌紫黯,脉弦滑。

  2.湿热下注妊娠晚期肛门灼痛,大便秘痛,肛门红肿疼痛。苔黄厚腻,舌红,脉滑数。

  3.血虚肠燥妊娠晚期,肛门灼痛,大便干结,肛门热痛,口干咽燥。舌红少津,脉细滑。

  4.气血虚弱妊娠晚期,肛门不适,有时痔血较多,大便燥结,面色?s白,倦怠乏力。苔薄,舌淡,脉细滑。

  【分型治疗】

  1.气血阻滞治法:理气和血,润肠消痔。

  方药:四物汤加味。

  当归9克白芍9克生地15克首乌12克杜仲10克桑寄生10克地榆9克

  2.湿热下注治法:清热利湿,润肠消痔。

  方药:槐角9克赤芍9克泽泻9克地榆10克瓜萎仁10克(打)生地12克黄柏9克知母10克防风4.5克

  3.血虚肠燥治法:养血润肠,通便消痔。

  方药:胶文四物汤加减。

  阿胶9克(烊冲)艾叶6克当归9克白芍10克熟地12克地榆10克首乌12克火麻仁6克六神曲9克炙甘草3克

  4.气血虚弱治法:补气养血,通便消痔。

  方药:八珍汤加减。

  党参12克黄芪15克白术10克茯苓12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熟地10克阿胶10克(烊冲)瓜萎仁10克(打)补骨脂10克菟丝子12克杜仲10克地偷12克

  【中成药

  1.补中益气丸每日2次,每次5克,吞服。用于气虚者。

  2.归脾丸每日2次,每次5克,吞服。用于脾虚血少者。

  3.脏连丸每日2次,每次5克,吞服。用于消痔。

  【简便方】

  1.槐角15克、黄芩12克、黄柏10克,水煎服。

  用于湿热者。

  2.桑椹20~30克(鲜品30~60克)、糯米100克、冰糖25克,将桑椹浸泡洗净,与糯米同煮成粥,入冰糖稍煮,每日分2次空腹食用,5~7日为1个疗程。

  【其它疗法】

  1.消痔膏外涂于痔核部位。

  2.手术治疗有割治法、注射法、枯痔法等。

  【注意事项】

  1.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多食清淡易于消化食物,少食辛辣油腻食品。

  2.妊娠晚期适当活动,增强体力。睡眠时尽量取(右)侧卧位,避免仰卧位姿势。

  3.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和增加腹压的动作。

  4.有慢性咳嗽者,要积极治疗慢性咳嗽。

  5.药物口服治疗时要注意护胎,防止影响胎儿发育。手术治疗宜在产后进行。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