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理论 > 中医妇科 > 正文

子痫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概述】

  妊娠晚期或临产时或新产后,眩晕头痛,突然昏不知人,两目上视,手足抽搐,全身强直、少顷即醒,醒后复发,甚至昏迷不醒者;称为“子痫”,又称“妊娠痫证”。本病是由先兆子痫症状和体征加剧发展而来的。子痫可发生于妊娠期、分娩期或产后24小时内,被分别称为产前子痫、产时子痛和产后子痫,是产科四大死亡原因之一。我国妊高征流行病学资料指出:

  本病发生特点:①35岁以前的初产妇;②双胎或三胎妊娠;③孕期劳动姿势多为坐或站立劳动者;④大专以上文化程度;⑤矮胖孕妇然重指数>0.24);③母亲有妊高征史者;③上海地区冬季发病率高,成都、贵阳以夏季发生者多。中医子痛相当于西医重度妊高征之"子痛".对孕妇和胎儿都有死亡危险。

  【病因病理】

  1.肝风内动素体阴虚,孕后肾精更亏,肝失所养,心火偏亢,风火相煽而致。

  2.痰火上扰原有气郁痰滞,久而化火,痰火交炽,上蒙清窍而致抽搐昏迷。

  【诊断要点】

  1.根据病前有先兆子痫治疗病史,或孕妇产前疏忽治疗妊高征,或不作产前检查,突然昏迷抽搐,血压≥21.3/14.6kPa(160/llommHg),浮肿,蛋白尿等检查,即可诊断为子痫。

  2.与慢性肾炎尿毒症昏迷或原发性高血压的高血压危象等进行鉴别。还要与癫辅相鉴别。

  【辩证分型】

  1.肝风内动妊娠后期突然昏仆不知人事,四肢抽搐,颜面潮红,手足心热。舌红,苔薄黄,脉弦滑而数。

  2.痰火上找妊娠晚期或分娩时,卒然昏不知人,四肢抽搐,气粗痰鸣。舌红,苔黄腻,脉滑。

  【分型治疗】

  1.肝风内动治法:平肝潜阳,熄风止痫。

  方药:羚羊钩藤汤加减。

  羚羊粉0.6克(分吞)钩藤12克(后下)桑叶10克菊花9克川贝母9克鲜生地30克石菖蒲9克生龙齿15克(先煎)生石决30克(先煎)大白芍12克谈竹茹9克另:紫雪丹,每日3次,每次1丸;或至宝丹,每日3次,每次3克,昏迷时用鼻饲灌胃。

  2.痰火上扰治法:泻火涤痰,熄风止痉。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制半夏10克生白术10克明天麻9克蔓荆子9克生石决15克(先煎)生龙齿15克(先煎)茯苓12克黄芩9克川连5克谈竹茹9克陈胆星9克羚羊角粉1克(分吞)加减:胸闷烦热者,加郁金9克、生山栀9克。

  另:安宫牛黄丸,每日3次,每次1克,昏迷抽搐者,待抽搐停时鼻饲灌服。

  由于子痫发病突然,变化快,服汤药可能来不及,因此需先用西药降压利尿,镇静止痉。常用药物如硫酸镁为首选药物,其他如肼苯酞嗪、拉贝洛尔、硝苯地平等,心钠素等药也可选用。同时服用上述汤药,中酉药综合治疗。

  【中成药

  如果汤药来不及煎,急诊室或产房可准备一些中成药,如羚羊角粉、天麻片、紫雪丹、安宫牛黄丸或丹参注射液等,以备急用。

  【简便方】

  由于子痛发病突然、变化快,不可在家服药治疗,应立即送医院,故不宜服简便方。

  【注意事项】

  1.凡发现孕妇突然抽搐、昏迷应立即送医院急诊。

  2.对子痛抽搐、昏迷患者的护理极为重要,要有专人护理,应避免一切声与光的刺激,置患者于暗室,取出假牙,口中放开口器或放置用纱布包裹的压舌板,以免咬破唇舌,头侧卧,防止黏液吸人引起的窒息或吸入性肺炎,禁止饮食及口服药,加强口腔护理等。

  3.组织抢救小组,有序地进行治疗、化验检查和必要的监护。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