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理论 > 中医妇科 > 正文

产后发热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概述】

  产褥期内,以发热为主症,出现发热持续不退,或突然高热寒战,并伴有其他症状者,称为"产后发热".

  【病因病理】

  本病的病因病理,主要是产时感染邪毒,或体虚感受外邪、或瘀血内阻、或伤食、或蒸乳,或血虚,以致邪正交争、气机壅阻、营卫失和而造成发热。

  1.感染邪毒产时接生不洁,或产道损伤,或产后衣裤不洁,外阴护理不当,导致邪毒入侵而致。

  2.外感产后元气虚弱,百脉空虚,腠理不密,时邪乘虚袭入,营卫不和,因而发热。

  3.血瘀产后恶露不畅,瘀血停滞,阻碍气机,久而化热。

  4.血虚产时失血过多,或素体血虚,产后更虚,营阴不足,虚热内生。

  5.伤食产后脾运未复,饮食失节,运化失司,食滞内停,郁而化热。

  6.蒸乳产后乳络不畅或阻塞,以致乳汁不下,蕴阻乳络,久而发热。

  【诊断要点】

  1.本病之诊断依据为发热见于产褥期,尤以新产后为多见,常伴有恶露异常,或小腹疼痛等症。

  2.本病须与内外各科疾病之发热,如痢疾、疟疾、肠痈等鉴别,其鉴别方法主要参合四诊及必要的检查。

  3.产后一二日内,出现低热。此因产时过度疲劳与失血,使产妇处于阴血亏虚,阳无所依,阳气浮越于外,营卫失和而致低热,属生理性发热,不需治疗,而能自愈。

  【辩证分型】

  1.感染邪毒产后持续高热,伴寒颤,小腹疼痛拒按,恶露或多或少,色黯秽臭,大便秘结,小便短赤,烦躁口渴。苔厚腻,舌质红,脉滑数。

  2.外感产后恶寒发热,头痛无汗,四肢酸痛,或鼻塞流涕,咳嗽咯痰。苔薄,脉浮。

  3.血瘀产后寒热时作,恶露不下,色黯有块,小腹疼痛拒按,口燥而不欲饮。苔薄,青紫黯,脉弦涩。

  4.血虚产后身热缠绵,汗出不止,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乏力。苔薄舌质淡,脉细数无力。

  5.伤食产后进食不当,或调补过腻,胃脘闷胀,吞酸嗳腐,不思饮食,大便不畅,低热起伏。苔厚腻,脉濡滑。

  6.蒸乳产后发热,乳房胀痛,牵弓俩胁及腋,并有结块,乳汁不下。苔薄腻,脉数。

  【分型治疗】

  1.感染邪毒治法:清热解毒,凉血化瘀。

  方药:五味消毒饮加减。

  金银花15克蒲公英30克紫地丁15克败酱草30克桃仁10克苡仁10克失笑散10克(包)丹皮10克香附12克延胡索12克肉桂3克益母草30克加减:腹胀便秘者,加枳实10克、瓜萎10克、生大黄10克。

  2.外感治法:解表和营,祛风养血。

  方药:荆防四物汤加减。

  荆芥10克防风10克川芎10克当归10克赤芍10克地黄10克象贝10克杏仁10克加减:畏寒无汗者,加桂枝6克、苏叶10克;咽痛口干有汗者,加金银花10克、连翘10克、桔梗6克、牛蒡子10克。

  3.血瘀治法:活血化瘀,清热解毒。

  方药:生化汤加味。

  当归10克川芎10克桃仁10克炮姜5克甘草6克益母草30克败酱草30克失笑散10克(包)加减:腹痛腹胀者,加香附9克、乌药9克;感染热毒者,加蒲公英15克、红藤15克、鱼腥草15克、金银花15克;恶露积聚不下者,加红藤15克、乳没药各6克、三棱10克、大黄3克、土牛膝15克。

  4.血虚治法:益气补血,养阴清热。

  方药:八珍汤加减。

  党参10克黄芪15克当归10克熟地12克白芍12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甘草5克阿胶10克(烊化)加减:失眠梦多者,加枣仁12克、柏子仁10克、夜交藤15克、远志6克;汗出不止者,加浮小麦15克、糯稻根15克、麻黄根15克;颧红烦热者,加生地9克、知母9克、地骨皮12克、银柴胡9克。

  5.伤食治法:健脾化湿,消食导滞。

  方药:保和九加减。

  山楂15克神曲12克制半夏10克茯苓12克陈皮6克连翘10克莱菔子15克白术10克全瓜蒌10克鸡内金10克加减:腹胀便秘者,加枳实10克、川朴6克、生大黄6克。

  6.蒸乳治法:疏通乳络,清热散结。

  方药:瓜萎散加味。

  全瓜蒌12克生甘草3克炙甘草12克通草5克王不留行12克乳香6克白芷10克金银花10克青皮6克漏芦12克加减:乳管不通者,加鹿角粉10克,热黄酒冲分2次吞服;乳胀痛者,加川芎9克;乳房胀伴发热者,加黄芩9克、蒲公英15克、丹皮9克、山栀9克,外敷金黄膏。

  【中成药】

  1.保和片每日3次,每次5片,吞服。用于伤食者。

  2.开胸顺气丸每日3次,每次6克,吞服。用于伤食、大便秘结者。

  3.枳实导滞丸每日3次,每次6克,吞服。用于伤食便秘者。

  4.益母草冲剂每日3次,每次1包,冲服。用于瘀血发热者。

  5.午时茶每日1~2次,每次1袋,冲服。用于外感发热者。

  6.柴胡注射液每日l~2次,每次2~4毫升,肌内注射。用于外感发热者。

  7.鹿角粉10克,黄酒冲服。用于乳蒸发热者。

  【简便方】

  验方金银花10克、连翘12克、柴胡6克、桔梗6克、蒲公英15克、蚤休12克、瓜蒌15克、象贝10克、生甘草3克,煎服。用于乳蒸发热。

  【其它疗法】

  取合谷、大椎、曲池、风池(泻法);中脘、足三里、内关、曲池(泻法)。两组穴可交替使用。

  【注意事项】

  1.产后发热,病因不同,症状各异,临床诊治应掌握辨证特点,对因治疗。若发热恶寒,伴小腹疼痛、拒按,恶露秽臭,则为感染邪毒;恶寒发热,肢体疼痛,鼻塞流涕,咳嗽咯痰为外感发热;寒热时作,恶露量少,小腹拒按,为血瘀发热;产后失血过多,微热自汗,为血虚发热;产后伤食,低热起伏,胃脘胀闷嗳腐吞酸为伤食发热;产后乳房胀痛,乳房结块,乳汁不下,发热不退为乳蒸发热。

  2.产褥发热,若高热神昏、惊厥,属危重证候,应予中西医结合救治。同时注意加强护理,取半坐卧位,以利恶露排出,注意营养,多饮水,高热者可予物理降温;保持外阴清洁,以及床边隔离,防止交叉感染等。

  3.提高接产技术,及时处理产道损伤,勤换内衣裤,保持外阴清洁。

  4.谨慎起居,节制饮食,调和情志,严禁房事,注意乳房卫生。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