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基础医学理论 > 生理学 > 正文

窦房结自律细胞自律性的产生机制及影响因素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考点】心肌的自动节律性。

  【解析】4期自动除极是自律性产生的基础,不同类型的自律性细胞,4期除极的速度不同,引起4期自动除极的离子流基础也不同。窦房结自律细胞其4期自动除极是随时间而增长的净向内向电流所引起。它是由Ik,If和Is1-2三重离子电流所组合而成。Ik通道在3期复极达-40mv时便逐渐失活。因而K+的外向电流出现递减,导致膜内正电荷逐渐增多,从而开始出现4期自动除极化现象。这种K+外流的逐渐衰退,是窦房结自律细胞4期自动除极的最重要的离子基础。If是一种进行性增强的内向离子(主要位Na+)流。在窦房结自律细胞4期自动除极过程中虽有作用,但比Ik小得多。在窦房结自律细胞自动除极过程中还存在一种非特异的缓慢内向电流Is1-2,可能是生电性Na+-Ca2+交换的结果。在自动除极的后1/3期间开始起作用,是自动除极过程的末期出现起动电位的电生理基础。

  自律性的高低受4期自动除极的速度,最大舒张电位的水平,以及阈电位水平的影响。

  (1)4期自动除极的速度除极速度快,到达阈电位的时间就缩短,单位时间内爆发兴奋的次数增加,自律性就增高,反之,自律性就降低。

  (2)最大舒张电位的水平最大舒张电位的绝对值变小,与阈电位的差距就减小,到达阈电位的时间就缩短,自律性增高,反之自律性则降低。

  (3)阈电位水平。阈电位降低,由最大舒张电位到达阈电位的距离缩小,自律性增高。反之,自律性降低。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