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基础医学理论 > 生理学 > 正文

心室肌动作电位形成的离子基础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考点】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及简要原理。

  【解析】心室肌动作电位分为0期,1期,2期,3期和4期共5个时期。

  0期:在外来刺激作用下,引起Na+通道的部分开放和少量Na+内流,造成膜的部分去极化,当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水平-70mv时,膜上Na+通道被激活而开放,Na+顺电-化学梯度由膜外快速进入膜内,进一步使膜去极化,膜内电位向正电位转化,约为+30mv左右,即形成0期。

  1期:此时快通道已失活,同时有一过性外向离子流(Ito)的激活,K+是Ito的主要离子成分,故1期主要由K+负载的一过性外向电流所引起。

  2期:是同时存在的内向离子流主要由Ca2+(及Na+)负载和外向离子流(称Iin由K+携带)处于平衡状态的结果。在平台早期,Ca2+内流和K+外流所负载的跨膜正电荷量相等,膜电位稳定于0电位。

  3期:此时Ca2+通道完全失活,内向离子流终止,外向K+流(Iin)随时间而递增。膜内电位越负,K+通透性就越增高。使膜的复极越来越快,直到复极化完成。

  4期:4期开始后,细胞膜的离子主动转运能力加强,排出内流的Na+和Ca2+,摄回外流的K+,使细胞内外离子浓度得以恢复。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