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钩端螺旋体病扩散
钩端螺旋体病是由各种不同血清型的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受感染的鼠类和猪是两大主要传染源。
症状:钩体病的表现极为复杂,病情轻重有很大差异。临床特点为骤然发热,全身酸痛,软弱无力,结膜充血,腓肠肌压痛,表浅淋巴结肿大和触痛等。重型有肺大出血,黄疸、出血等。严重的可因肝坏死、肝、肾功能衰竭和抢救不及时而死亡。
治疗: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就地隔离治疗是至关重要的原则。
预防:预防钩体病的关键是灭鼠,管理好牲畜,防止牲畜尿液污染水源。防涝,避免在流行地区和流行季节的河沟或池塘中涉水或洗澡。合理施肥或施洒农药,用草木灰或石灰等改变农田水质,以消灭钩体。另外,注射菌苗,可增强人群免疫力。
积极灭鼠防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并经鼠类传播的传染病。这种病毒就寄宿在野鼠、田鼠或家鼠体内,老鼠就是宿主和传染源。鼠体内的病毒可随鼠尿、粪和唾液排出体外,污染环境和食物,再被人食入,或吸入带毒尘埃或通过伤口侵入,即可导致感染;另外鼠身上寄生的螨虫叮咬了人,也会被传染。洪涝灾害之后,野鼠巢穴被淹,野鼠便跑到灾民的窝棚里抢劫食物,同时留下带病毒的粪尿污染。一家人同时吃了污染食物,于是全家得病——“窝子病”。
识别流行性出血热主要是根据其临床具有高热伴三痛、三红、出血、休克、肾功衰竭等特点,诊断并不难。
如何预防出血热
消灭老鼠在特异性疫苗尚未普遍应用之前,灭鼠是关键:平时应坚持长期灭鼠,发病高峰期前1~2个月要突击灭鼠,要整村,全社区联合行动,动用一切灭鼠器具和药物,务求使鼠密度下降到1%以下;
治理污染特别要防环境、食物被鼠粪尿污染,居室墙壁、门窗要严密,消灭鼠洞,防鼠入室,食物保存好,防鼠啃及其排泄物污染,食用前要严格清洗处理。灾区临时居住房间更应保护好食物,防鼠偷食污染。
注意个人防护暂居简易棚或野外露宿时,要注意保护皮肤,防螨叮咬,不在草堆上坐卧,避免接触鼠、螨及其排泄物。如发现可疑出血热病人应早送传染病院诊治,万勿贻误时机,造成严重后果。
疫苗预防当前国内外研制成功的疫苗主要有两类,即细胞培养灭活疫苗和纯化鼠脑疫苗,我国研制的这两种类型的疫苗均已获准试生产。细胞培养灭活疫苗又分野鼠型(I型)和家鼠型(Ⅱ型)两种。可根据疫区、疫情和接受人员的不同,接种不同的疫苗。一般按规定注射2~3针,再加强一针。保护作用均可达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