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理论 > 中药词典 > 正文

逼血雷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逼血雷为马兜铃科植物管花马兜铃的根或全草。清热解毒,行气止痛。主毒蛇咬伤,疮疡疖肿,胃疼痛,肠炎痢疾,腹泻,风湿关节疼痛,痛经,跌打损伤。

  逼血雷——《全国中草药汇编》

  「拼音名」 Bī Xuè Léi

  「别名」鼻血雷、鼻血莲

  「来源」马兜铃科马兜铃属植物管花马兜铃Aristolochia tubiflora Dunn,以根入药。冬季采挖,洗净切段,晒干或鲜用。

  「性味」辛、苦,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止痛。用于胃痛;外用治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干根研粉,用量3分,冲开水服。以鲜根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鼻血雷——《*辞典》

  「出处」《中草药土方土法战备专辑》

  「拼音名」 Bí Xiě Léi

  「别名」鼻血连(《中草药土方土法战备专辑》)

  「来源」为马兜铃科植物管花马兜铃的根。冬季采挖,洗净切段,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

  管花马兜铃,又名:钟铃藤细辛。

  多年生攀援草本。茎无毛。叶卵状心形,长5~11厘米,先端短尖,歪斜,基部心形,上面暗绿色,下面灰绿色,被短柔毛;叶柄长2~5厘米。花腋生,花柄长约1厘米;花被喇叭状,长约3~4厘米,基部膨大呈球状,上端逐渐扩大成偏向一面的侧片,侧片先端截平或微缺;雄蕊6.蒴果矩圆形,具6棱,6瓣裂开。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阴湿处。分布福建、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广西、贵州、四川等地。

  「性味」《中草药土方土法战备专辑》:"苦,寒。"

  「功能主治」

  ①《广西药植名录》:"镇痛。"

  ②《中草药土方土法战备专辑》:"清热解毒,止痛。治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外用:捣敷。内服:泡酒。

  「摘录」《*辞典》

  鼻血雷——《中华本草》

  「出处」出自《中草药土方土法战备专辑》

  「拼音名」 Bí Xiě Léi

  「英文名」 Root of Tubeflower Duchmans pipe

  「别名」南木香、红叶青木香、避蛇参、九月生、白朱砂莲、万丈龙、一点血、一吊血、天然草、鼻血莲、毕石牛、红白药、金丝丸。

  「来源」

  药材基源:为马兜铃科植物管花马兜铃的根或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istolochia tubiflora Dunn.

  采收和储藏:冬季采挖,洗净切段,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管花马兜铃 多年生攀援草本。茎无毛。叶互生;叶柄长2-5cm;叶片卵状心形,长5-11cm,先端短尖,歪斜,基部心形,上面暗绿色,下面灰绿色,被短柔毛。花腋生,花梗长约1cm;花被喇叭状,长约3-4cm,基部膨大呈球状,上端逐渐扩大成偏缶一面侧片,侧片先端截平或微缺;雄蕊6.蒴果矩圆形,具6棱,6瓣裂开。花期6-8月,果期9-11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分布福建、江西、福建、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广东、广西、贵州、四川等地。

  资源分布:生于山坡阴湿处。

  「性状」

  性状鉴别 根类圆柱形,常弯曲,直径1-5mm,有须根。表面灰色或灰棕色,弯曲外皮部常半裂或环裂裸露出木部。质硬脆,易折断,断面折断,断面不整齐,横切面皮部灰白鬼,木部淡黄色。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壁稍厚,木栓化。皮层20余细胞;石细胞单个或数个成群散在,孔沟、纹孔及层纹均明显;内皮层细胞凯氏点明显。韧皮部较窄;形成不明显;木质部从中心放射出4-6束,导管大型,常单个散在,壁木化。本品薄壁细胞含大量的淀粉粒;亦可少数油细胞。

  粉末特征:灰黄色。①淀粉粒众多,类圆形或椭圆形,多单粒,复粒由2-3粒组成,较少,脐点呈空洞状。②石细胞类方形、长椭圆形或类圆形,直径18-40μm,长46-156μm,层纹隐约可见,纹孔及孔沟明显,木化。③纤维多碎断,末端渐尖或钝,直径15-18μm,壁木化,具斜纹孔。④具缘纹孔及网纹导管直径18-24μm.⑤油细胞类圆形,壁稍厚,微木化,内含棕色油珠及快状物。

  「化学成份」根含马兜酸A(aristolochic acid A)、7-羟基马兜铃酸A(7-hydroxy-aristolochic acid A),木兰花碱(magnoflorine)和挥发油。马兜铃总酸性成分含量为0.36%.

  「鉴别」理化鉴别 (1)取全株粗粉2g,加浓氨水湿润后,加乙醚25ml,浸渍过夜,滤过。滤液浓缩至干,加稀盐酸4ml,溶解残渣,滤过于3个试管中。分别入硅钨酸、碘化汞钾各2滴,依次生黄白色、红棕色和淡黄色沉淀。(2)取全株粗粉2g,加乙醇25ml,水浴回流15min,滤过,滤液供下述试验。①取滤液1ml,加入三氯化铁氰化钾试液1沆,溶液显绿色。②取滤液1ml,加3%碳酸钠溶液1ml,置沸水浴中加热3min,冷却,加新配制重氮化剂2滴,溶液显红色。

  「性味」苦;辛;寒

  「归经」肝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行气止痛。主毒蛇咬伤;疮疡疖肿;胃疼痛;肠炎痢疾;腹泻;风湿关节疼痛;痛经;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研末,每次1.5-3g,每次2-3次。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各家论述」

  1.《广西药植名录》:镇痛。

  2.《中草药土方土法战备专辑》:清热解毒,止痛。治毒蛇咬伤。

  「摘录」《中华本草》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