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理论 > 中药词典 > 正文

大乌泡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大乌泡为蔷薇科植物大乌泡的根或全草,清热,止血,祛风湿,主感冒发热,咳嗽咯血,鼻衄,月经不调,外伤出血,痢疾,腹泻,脱肛,风湿痹痛。

  「出处」出自《贵州草药》;经订正本品原植物为川莓,参见大乌泡根条。

  「拼音名」Dà Wū Pào

  「英文名」Root of Multibract Raspberry

  「别名」老牛黄泡、乌泡、牛毛泡刺、六月泡、

  「来源」

  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大乌泡的根或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ubus multibracteatus Lévl.et Vant.采收和储藏:根,秋、冬季采挖,洗净,切片晒干。全株,全年可采。洗净,切碎,晒干。

  「原形态」大乌泡 灌木,高2-3m.茎粗壮,密被黄色绒毛和散生极短的弯刺。单叶互生,叶柄长3-6cm,密被黄柔毛;托叶条裂;叶片革质,近圆形,直径5-16cm,掌状7-9浅裂。裂片常2浅裂或又有缺刻,先端圆钝或急尖,基部心形,边缘有不整齐锯齿,上面有短毛和密集的小凸起,下面密被黄色绒毛;主脉掌状5-7出,网脉显明。圆锥花序或总状花序顶生和腋生,密生黄色绒毛;苞片椭圆形,长1-1.5cm,边缘撕裂状;萼片卵形,先端常多裂,外面密生黄色绒毛;花瓣稍长于萼,近椭圆形,白色,有爪;雄蕊多数;心皮多数,着生于凸起花托上。聚合果球形,径达1.5cm,上生多数红色浆果状小核果。花期4-6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700-2500m的山坡及沟谷阴处灌木林内或林缘及路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贵州。

  「化学成份」

  果实含氨基酸(g/100g,干基):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0.012,苏氨酸(threonine)0.316,丝氨酸(serine)0.328,谷氨酸(glutamic acid)0.775,甘氨酸(glycine)0.538,丙氨酸(alanine)0.379,胱氨酸(cystine)0.183,缬氨酸(valine)0.476,蛋氨酸(methionine)0.080,异亮氨酸(isoleucine)0.412,亮氨酸(leucine)0.601,酪氨酸(tyrosine)1.307,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0.394,赖氨酸(lysine)0.426,组氨酸(histidine)0.322,精氨酸(arginine)0.668及脯氨酸(proline)0.378.鲜果实:含总糖2.69%,总酸1.77%,维生素C12.64mg/100g维生素(μg/g):维生素B1 0.69,维生素B2 0.95,维生素E74.76,维生素A痕量。

  果实含矿质元素含量(%)(干基):钾0.6968,钙0.5994,镁0.4396,锰(μg/g):40.9201,锌(μg/g):29.9520,铁(μg/g):24.2567,硒(μg/g):0.0408.

  「性味」苦、涩;凉

  「归经」脾;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止血,祛风湿。主感冒发热,咳嗽咯血,鼻衄,月经不调,外伤出血,痢疾,腹泻,脱肛,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敷。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