藨草莎草科藨草,以全草入药。开胃消食,清热利湿。主饮食积滞,胃纳不佳,呃逆饱胀,热淋,小便不利。
藨草——《全国中草药汇编》
「别名」野荸荠、光棍草、光棍子
「来源」莎草科藨草Scirpus trigueter L.,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布」除广东外,各省区均有。
「性味」甘、涩,平。
「功能主治」开胃。主治食积气滞,呃逆饱胀。
「用法用量」 0.5~2两。
「注意」孕妇及体虚无积滞者勿用。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藨草——《中华本草》
「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11卷)。
「拼音名」 Pāo Cǎo
「英文名」 all-grass of Common Bulrush
「别名」野荸蔼、光棍子、光棍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莎草植物藨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cirpus triqueter (L.)Palla[Scirpus tripueter L.]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洗净,切段,晒干。
「原形态」藨草,多年生草本,高20-100cm.匍匐根茎细长。秆散生,三棱形,较粗壮,近基部有2-3个叶鞘,先端叶鞘有叶片。叶片扁平,长1-5cm,宽1.5-2mm.苞片1,为秆的延长,三棱形、长1.5-6cm.矛伞花花序假侧生,有1-8个簇生小穗;小穗卵形或长圆形,长3-4mm,膜质,黄棕色,具1脉,边缘疏生缘毛,先端微凹或圆形;下位刚毛3-5条,有倒刺,与小坚果近等长;雄蕊3,花药线形;花柱短,柱头2,细长。小坚果卵形,长2-3mm,平凸状,熟时黑褐色,平滑,具光泽。花、果期6-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河边、溪塘边、沼泽地及低洼潮湿处。
资源分布:除广东、海南外,各地均有分布。
「性味」味甘;微苦;性平
「归经」脾;胃;膀胱经
「功能主治」开胃消食;清热利湿。主饮食积滞;胃纳不佳;呃逆饱胀;热淋;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
「注意」孕妇及体虚无积滞者慎服。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具有健胃的功效。用于食积气滞、呃逆饱胀。孕妇及体虚者勿用。
「摘录」《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