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理论 > 中医妇科 > 正文

月经后期(西医病名:月经稀发)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济阴纲目》称月经后期为“经候愆期”。《傅青主女科》称其为“经水后期”。

  月经后期多因肾虚、血虚、冲任不足,或血寒、气滞、痰湿阻滞冲任等所致。以月经周期延后7天以上,连续2个周期以上为主要表现的月经类疾病。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月经失调中的月经稀发。

  [诊断依据]

  1.多发于青春期及更年期妇女。

  2.月经周期延后7天以上。

  3.连续2个月经周期以上。

  4.妇科检查、B超或气腹造影排除子宫及卵巢器质性疾病。

  [鉴别诊断]

  1.绝经前后诸症:发病年龄在45~52岁左右,月经延后渐至闭经,或月经周期,先后不定,有烘热汗出,易激动等症。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2.闭经:连续3个月以上未行经。

  3.胎漏:早孕后45~50天,出现阴道下血,尿妊免试验阳性,B超检查可见妊囊。

  [辨证论治]

  1.胞宫寒滞证:月经周期延后,色暗量少有血块,小腹冷痛,得热则减,畏寒肢冷,苔白,脉沉紧。暖宫散寒。

  2.胞宫虚寒证,月经周期延后,量少色暗,质稀如屋漏水,腹痛绵绵,喜按喜暖,腰脊酸冷,小便清长,舌淡,苔薄白,脉沉迟无力。温经暖宫调经。

  3.肝血亏虚证,月经周期延后,量少色淡,小腹隐痛,头晕眼花,心悸少寐,面色无华或萎黄,舌质淡红,脉细弱。养血调经。

  4.肝郁气滞证:月经周期延后,量少色暗或夹有小血块,胸胁、乳房、少腹胀痛,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疏肝理气。

  5.痰湿凝结胞宫证:月经周期延后,量多少不一,色淡而粘稠,形体肥胖,胸闷脘胀,恶心欲呕,舌苔白腻,脉濡或滑。祛痰燥湿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