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发热之病名出《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产后中风,发热,面正赤,喘而头痛,竹叶汤主之。”
产后发热多因产后感染邪毒,或因血虚、血瘀,或因外感等所致。以产褥期出现发热为主症,或伴其他症状的产后疾病。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产褥感染。
[诊断依据]
1.分娩后24小时体温达到或超过38℃,或持续不恢复正常,或分娩24小时后至10天内,体温相隔24小时有2次达到或超过38℃,或发病即呈高热,或高热寒颤。
2.有明显的生殖道感染,如热入血室、盆腔炎等的症状和体征。
3.出现持续高热、寒颤、谵妄、气促、脉速,或昏迷、抽搐、休克时,已发展为流注。
4.血液检查:有白细胞升高及左移现象,严重时白细胞中有感染中毒性颗粒。
5.宫腔棉拭子标本细菌培养:可找到致病细菌及确定种类。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6.B超检查:可发现盆腔积脓及盆腔肿块。
7.胸部X线摄片:可发现肺栓塞,并排除肺部感染。
8.血培养:败血症或脓毒血症患者可找到致病原。
[鉴别诊断]
1.乳痈发热、蒸乳发热:乳痈体温升高,甚至高热,乳房局部红肿热痛,甚至溃烂化脓;蒸乳发热是在产后3~4天内泌乳期间有低热,这种低热会自然消失。
2.产后痢疾发热:有发热,但必出现里急后重,脓血样大便,肛门灼热等症,大便化验可见红、白细胞。
3.产后小便淋痛发热:有小便频数而急,尿黄或赤,排尿艰涩、灼痛等症,小便化验见红、白细胞。
4.产后肠痈发热:有典型的转移性右下腹痛,常伴恶心呕吐。麦氏点压痛及反跳痛。
5.产后疟疾发热:有典型的疟疾热型,产前有同样的发热史,血中可找到疟原虫,无生殖系统感染症状。
6.产褥中暑发热:必在盛暑之际发病,无生殖系感染症状。
[辨证论治]
1.邪毒炽盛证:产后寒战高热,小腹疼痛拒按,恶露量少或多,色紫黑有秽臭,心烦口渴,小便短黄,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或燥,脉数有力。清热解毒、凉血化瘀。
2.瘀阻胞宫证:产后发热,恶露不下或所下甚少,色紫黑有块,小腹疼痛拒按,口燥而不欲饮,舌紫暗或有斑点,脉弦涩。活血化瘀。
3.血虚内热证:产后低热缠绵,或暮热夜凉,汗出,头晕目眩,心悸失眠,面色苍白或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数无力。养血清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