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理论 > 中医外科 > 正文

锁肛痔(西医病名:肛管直肠癌)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锁肛痔之名出《外科大成》:“锁肛痔,肛门内外如竹节锁紧,形如海蜇,里急后重,粪便细而带扁,时流臭水……”。

  锁肛痔指因忧思郁结,饮食不洁,久痢久泄,息肉虫积,邪毒痰湿瘀血积聚肛肠所致。初起为便血流水,渐现大便变形,排便困难,次数增多,里急后重,肛门生肿物坚硬、流脓血臭水为主要表现,发生于肛门直肠的癌病类疾病。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肛管直肠癌

  [诊断依据]

  1.早期排便习惯改变,便次增多或减少,可伴有肛门坠胀。

  2.继则发生便血,血色鲜红或暗红,伴有粘液,且便次增多,有里急后重感,或有脓血便。

  3.晚期排便困难,粪便变细变扁,甚至出现肠结征象。侵及骶丛时,可有剧烈疼痛。

  4.身体逐渐消瘦,出现恶病质。

  5.肛门指检,多可触及肿块及溃疡,指套染血。

  6.直肠镜检查:可见肿块及溃疡,取活组织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

  1.内痔:间歇性便血,血色鲜红,无明显疼痛,齿线上方粘膜明显隆起充血。

  2.息肉痔:多见于儿童及青年人,有家族遗传史,直肠指检可摸到大小不等、单个或多个、柔软、可活动的肿物。

  3.大瘕泄:便次增多,便中混有脓血粘液,直肠镜检查见直肠粘膜炎性变,水肿或粘膜干燥,呈颗粒状,表面多有脓性粘液及血液,易出血,病变界限清楚,组织病理检查可资鉴别。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4.肛门狭窄:有直肠溃疡或手术、注射等治疗史,仅排便困难、便细,无便血等症,全身状况良好。

  5.痢疾:发病急骤,常有恶寒发热和周身不适感,恶心呕吐与脱水,粪便检查痢疾杆菌阳性。

  [辨证论治]

  1.湿热蕴结证:肛门坠胀,便次增多,大便带血,其色暗红,或挟粘液,或有里急后重,苔黄腻,脉滑数。清热祛湿。

  2.气阴两虚证:面色无华,消瘦乏力,便溏,排便困难,便中带血,其色紫暗,肛门坠胀,或有心烦口干,夜间盗汗,舌红或绛,少苔,脉细弱或细数。益气养阴。

  3.气血瘀滞肛门证:肛门肿物隆起,触之坚硬如石,坠痛不休,或大便带血,色紫暗,里急后重,排出困难,舌质紫暗,脉涩。行气祛瘀。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