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病源候论·妇人产后病诸候·产后崩中恶露不尽候》曰:“产伤于经血,……而血崩暴下,遂因淋沥不断时来,故为崩中恶露不尽。”又称产后血崩,产后崩中。
晚期产后出血多因气虚、血瘀,或感染邪毒,或子宫复旧不良所致。以分娩24h后产褥期内发生子宫大量出血为主要表现的产后疾病。
本病西医学同名。
[诊断依据]
1.出血时间:从产后数日到1月左右;剖宫产、子宫切口感染、坏死、裂开,多则于手术后20日左右,胎盘息肉出血可在产后数周至数月。
2.出血方式:常反复出血,或量少而淋漓不止,或突然阴道大量出血,后者多见于剖腹产术后伤口感染裂开者,大多每次出血量在500ml以上,严重者可达2000~3000ml而致血脱。
3.并发感染时,恶露臭、秽污,有低热。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4.妇查子宫大而软,宫口松,血液来自宫腔,或有胎盘组织。
5.血液检查:出血多时血色素及红细胞总数下降,呈失血性贫血表现;合并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6.B超检查:子宫腔内有残留组织及积血,子宫复旧不佳,或子宫肌壁裂开。
[鉴别诊断]
1.软产道损伤:主要依赖于分娩病史及仔细妇科检查,如有血肿形成,B超检查鉴别。
2.绒毛膜癌:血、尿妊娠免疫实验测定阳性,X线胸片及CT检查可见胸、脑转移病灶,剖出物病理检查可鉴别。
[辨证论治]
1.气血两虚证:产后阴道出血,量多质稀色淡,无臭气,小腹空坠,精神不振,气短懒言,面色淡觥白,舌淡胖有齿印,苔白,脉弱。益气摄血。
2.阴虚血热证:产后阴道出血,量较多,色紫红,质稠粘,或有臭气,面红身热,口干思饮,心烦易怒,便干溲赤,或有盗汗,舌红苔薄黄,脉细数。滋阴凉血。
3.瘀阻胞宫证:产后阴道流血,量时多时少,色紫暗有块,小腹疼痛拒按,块下腹痛暂缓,或伴胸腹胀痛,舌紫暗或边尖有斑点,苔白,脉沉弦。化瘀行气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