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理论 > 中医外科 > 正文

息肉痔(西医病名:直肠息肉)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息肉痔又名悬胆痔、垂珠痔。《疮疡经验全书》曰:“息肉痔,质嫩鲜红,儿童多见。”“垂珠者,其形下垂如珠也。”《外科大成》曰:“悬胆痔,生于脏内,悬于肛外。”

  息肉痔是因湿热下注,肠道气机不利,瘀血浊气凝聚,或风气客于肠中,气血搏结而成。以肠内粘膜上发生有蒂或无蒂的赘生物,可有息肉样痔脱出肛外为主要表现的瘤病类疾病。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直肠息肉。

  [诊断依据]

  1.多有便血,血色鲜红,可伴有粘液,或有肛门坠胀。

  2.排便时可有肿物脱出肛外,便后可自行回纳或可用手推复位。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3.肛门指诊:可触及低位息肉或高位带蒂息肉,肿物多柔软、光滑、可活动。

  4.直肠镜检查:赘生物有蒂或广基,表面为粘膜样组织,单发或多发。

  [鉴别诊断]

  1.悬珠痔:位于肛门齿线附近,呈三角形或圆锥形,可有蒂,质较硬,色灰白,可脱出,一般不出血。

  2.锁肛痔:肛门坠胀,便血,色紫暗,可伴有粘液或脓血,指诊可触及肿块,质硬,表面凹凸不平,病理检查可资鉴别。

  [辨证论治]

  1.风伤肠络证:便血鲜红,滴血、带血或射血,息肉表面充血明显,脱出或不脱出肛外,舌红,苔白或薄黄,脉浮数。疏风清热润燥。

  2.气血瘀滞肛门证:肿物脱出肛外,不能回纳,疼痛甚,表面紫暗,舌紫,脉涩。行气化瘀。

  3.脾虚气陷证:肿物易脱出肛外,表面增生粗糙,或有少量出血,肛门松弛,舌淡,苔薄,脉弱。补气升提。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