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理论 > 中医外科 > 正文

脱肛(西医病名:直肠脱垂)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脱肛之名出《神农本草经》。《诸病源候论》曰:“脱肛者,肛门脱出也。”

  脱肛是因肺脾肾气虚,中气下陷,固摄失司所致。以大便后或劳累、下蹲时直肠粘膜或直肠全层脱出肛外,少数可发生部分乙状结肠脱出,甚至不能自行回复为主要表现的下垂类疾病。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直肠脱垂。

  [诊断依据]

  1.多有腹泻、痢疾等病史,起病缓慢,多见于儿童和老年人。

  2.排便或努挣时,直肠粘膜脱出,色淡红,长度小于4cm,质软,不出血,便后能自行回纳,肛门功能良好者,为不完全性脱肛。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3.在排便或腹压增加时,直肠全层脱出,色红,长度在4~8cm,圆锥形,质软,表面为环状有层次的粘膜皱襞,便后需用手法复位,肛门括约功能下降,为完全性脱肛。

  4.在排便或增加腹压时,直肠全层或部分乙状结肠脱出,长度大于8cm,圆锥形,呈环状皱襞,色红质软,需手法复位,肛门松弛,括约功能明显下降,为重度脱肛。

  [鉴别诊断]

  1.翻花痔:痔粘膜呈结节状隆起,表面充血,色鲜红或紫暗,母痔区尤为明显,各痔之间有明显分界,伴有出血。

  2.小肠滑动症:脱出的直肠前壁有显著而巨大的疝囊,可听到肠鸣音,叩诊为鼓音,触诊可摸到脱出的囊状物中有肠曲、粪块,光滑,可移动。

  [辨证论治]

  1.脾虚气陷证:便时肛内肿物脱出,色淡红,呈圆锥形,伴有肛门坠胀,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头晕耳鸣,舌淡,苔薄白,脉弱。益气升提。

  2.肛门湿热证:肛内肿物脱出,色紫暗或深红,甚则表面部分溃破、糜烂,肛门坠痛,指诊肛门有灼热感,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清热祛湿。

  3.肾气不固证:肛内肿物脱出,肛门坠胀,腰酸膝软,头晕眼花,肛门松弛,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补肾固涩。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