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理论 > 中药词典 > 正文

附地菜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植物形态】附地菜一年生草本,高5~30厘米。茎通常白基部分枝,纤细,直立,或丛生,具平伏细毛。叶互生,匙形、椭圆形或披针形,长1~3厘米,宽5~20毫米,先端圆钝或尖锐,基部狭窄,两面均具平伏粗毛;下部叶具短柄,上部叶无柄。总状花序顶生,细长,不具苞片;花通常生于花序的一侧,有柄,长3~6毫米;花萼长1~2.5毫米,5裂,裂片长圆形,先端尖锐;花冠蓝色,长约1.5毫米,5裂,裂片卵圆形,先端圆钝;雄蕊5;子房深4裂,花柱线形,柱头头状。小坚果三角状四边形,具细毛,少有光滑,有小柄。花期5~6月。生长于原野路旁。我国西南至东北均有分布。

  【别名】伏地菜,鸡肠(《本草经集注》),鸡肠草(《别录》),地胡椒(《贵州草药》)。

  【来源】为紫草科附地菜属植物附地菜Trigonotis peduncularis (Trev.) Benth.,以全草入药。夏秋采集,拔取全株,除去杂质,晒干备用。

  【性味归经】甘、辛,温。

  【功能主治】温中健胃,消肿止痛,止血。用于胃痛,吐酸,吐血;外用治跌打损伤,骨折。

  【用法用量】1~2钱,研粉冲服3~5分。外用适量,捣烂涂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