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理论 > 中药词典 > 正文

草木樨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性状】全草干缩,长40~80cm,多分枝,无毛,表面淡绿色。叶具3小叶,小叶长椭圆形披针形,长1~1.5cm,宽3~5mm.先端圆形或钝,基部宽楔形,边缘具细锯齿;托叶线形。总状花序,密生多数花;花黄色;萼片钟形,萼齿5,披针形;旗瓣倒卵形,翼瓣、龙骨瓣皆短于旗瓣,均长爪与耳。荚果卵球形,无毛,有网脉,种子1枚。卵球形,褐色。气芳香、味苦。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切节,晾干。

  【性味】苦,凉。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消炎,干四肢浓水。用于脾脏病,绞肠痧,白喉,乳蛾等。

  【用法与用量】5~15g。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别名】铁扫把、省头草、辟汗草、野苜蓿

  【来源】豆科草木樨属植物草木樨Melilotus suaveolens Ledeb.,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收,洗净,切碎晒干。

  【性味归经】辛,平。

  【功能主治】芳香化浊,截疟。用于暑湿胸闷,口臭,头胀,头痛,疟疾,痢疾。

  【用法用量】1.5~3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