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基础医学理论 > 临床药理 > 正文

西沙必利片的药理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1.动物:

  (1)在分离的器官,能防止胃的弛缓,加速胃蠕动,协调胃窦-十二指肠、小肠和大肠的运动。

  (2)在狗,可加强胃窦-十二指肠的消化活性,协调并加强胃排空,增加小肠、大肠的蠕动并缩短肠运动的时间,但不影响胃分泌。

  (3)作用机制主要是促进肠肌间神经丛中乙酰胆硷的生理学释放。

  (4)不刺激毒蕈碱及烟碱受体,也不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

  (5)治疗剂量下无多巴胺受体阻断作用。

  (6)主要分布于胃和肠组织中。

  2.人类:

  (1)胃肠道动力效应:

  ①食道:增强食道蠕动和下食道括约肌张力;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入食道,并改善食道的清除率。

  ②胃:增加胃和十二指肠收缩性与胃窦-十二指肠的协调性;减少十二指肠-胃反流;改善胃和十二指肠的排空。

  ③肠:加强肠的运动并促进小肠和大肠的转运。

  3.其它效应:

  (1)由于缺乏拟胆碱效应,故不增加基础的及五肽胃泌素引起的胃酸分泌量。

  (2)由于相对而言缺乏多巴胺拮抗剂性质,故几乎不影响血浆催乳激素水平。

  (3)不影响精神运动性功能、血压、呼吸频率、体温、体重和抗凝血功能。

  (4)药理作用开始于口服后30~60分钟。(医学教育网搜集)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