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基础医学理论 > 临床药理 > 正文

秋水仙碱片的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不良反应】

  与剂量大小有明显相关性,口服较静脉注射安全性高。

  (1)胃肠道症状:腹痛、腹泻、呕吐及食欲不振为常见的早期不良反应,发生率可达80%,严重者可造成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等表现。长期服用者可出现严重的出血性胃肠炎或吸收不良综合征。

  (2)肌肉、周围神经病变:有近端肌无力和(或)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增高。

  在肌细胞受损同时可出现周围神经轴突性多神经病变,表现为麻木、刺痛和无力。

  肌神经病变并不多见,往往在预防痛风而长期服用者和有轻度肾功能不全者出现。

  (3)骨髓抑制:出现血小板减少,中性细胞下降,甚至再生障碍性贫血,有时可危及生命。

  (4)休克:表现为少尿、血尿、抽搐及意识障碍。死亡率高,多见于老年人。

  (5)致畸:文献报道2例Down综合征婴儿的父亲均为因家族性地中海热而有长期服用秋水仙碱史者。

  (6)其他:脱发、皮疹、发热及肝损害等。

  【药物相互作用】

  (1)秋水仙碱片可导致可逆性的维生素B12吸收不良。

  (2)秋水仙碱片可使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增效,拟交感神经药的反应性加强。(医学教育网搜集)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