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基础医学理论 > 临床药理 > 正文

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滴剂的药物代谢动力学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口服后自胃肠道吸收迅速而完全(在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后服药可能降低吸收),吸收后在体液中分布均匀,约有25%与血浆蛋白结合。小量时(血药浓度小于60μg/ml)与蛋白结合不明显,大量或中毒量则结合率较高,可达43%.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滴剂90%~95%在肝脏代谢,主要与葡糖醛酸、硫酸及半胱氨酸结合。中间代谢产物对肝脏有毒性作用。半衰期(t1/2)一般为1~4小时(平均2小时),肾功能不全时不变,但在某些肝病患者可能延长,老年人和新生儿可有所延长,而小儿则有所缩短。口服后0.5~2小时血药浓度可达峰值,剂量在650mg以下时血药浓度为5~20μg/ml,作用持续时间为3~4小时。哺乳期妇女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滴剂650mg,1~2小时后乳汁中浓度为10~15μg/ml;半衰期(t1/2)为1.35~3.5小时。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滴剂主要以与葡糖醛酸结合的形式从肾脏排泄,24小时内约有3%以原形随尿排出。(医学教育网搜集)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