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基础医学理论 > 临床药理 > 正文

山莨菪碱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药品名]山莨菪碱

  [英文名]Anisodamine

  [别名](654,654一1,654—2)

  [性状]天然的山莨菪碱,在苯中重结晶得含一分子苯的无色针状晶,能溶于水及乙醇,溶点62℃-64℃,其氢溴酸盐为白色结晶或结品性粉末,无臭。在水中极易溶解,在乙醇中易溶。熔点176℃-181℃。

  [作用与用途]为阻断M胆碱受体的抗胆碱药,作用与阿托品相似或稍弱。654-1与654—2的作用与用途基本相同,惟后者的副作用略大。两者都可使平滑肌明显松弛,并能解除血管痉挛(尤其是微血管),同时有镇痛作用,但扩瞳和抑制腺体(如唾液腺)分泌的作用较弱,且极少引起中枢兴奋症状。口服吸收较差,注射后迅速从尿中排出。适用于下列疾病:①感染中毒性休克:如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中毒性痢疾等(需与抗茵药物合用)。②血管性疾患:脑血栓、脑栓塞、瘫痪、脑血管痉挛、血管神性头痛、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③各种神经痛:如三叉神经性头痛、坐骨神经痛等。④平滑肌痉挛:胃十二指肠溃疡,胆道痉挛等。⑤眩晕病。⑥眼底疾患:中心性视网膜炎、视网膜色素变性视网膜动脉血栓等。⑦突发性耳聋:配合新针疗法可治疗其他耳聋,(小剂量穴位注射)。

  [用法与用量]肌注或静注,成人一般剂量5—10mg,1日1—2次,也可经稀释后静滴。用于:

  1.抢救感染中毒性休克:根据病情决定剂量。成人静注每次10—40mg.小儿0.3—2mg/kg,需要时每隔10—30分钟可重复给药,情况不见好转可加量。病情好转应逐渐延长间隔时间,直至停药。

  2,治脑血栓:加入5%葡萄糖液中静滴,每日30-40mg.

  3.一般慢性疾病:每次肌注5-1Omg,1日1-2次,可连用1个月以上。

  4.治严重三叉神经痛:有时须加大剂量至每次5-20mg,肌注。

  5.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每次静注10-15mg,每日1次。

  口服:1日3次,1次5—10mg.皮肤或粘膜局部使用,无刺激性。

  [注意事项]

  1.本品毒性小,对肝、肾等实质性脏器无损害。

  2.副作用一般有口干、面红、轻度扩瞳、视近物模糊等,个别患者有心率加快及排尿困难等。多在1—3小时内消失,长期使用不致蓄积中毒。若口干明显时可口含酸梅或维生素C,症状即可缓解。静滴过程中,若排尿困难,可肌注新斯的明0.5—1mg或氢溴酸加兰他敏2.5—5mg以解除症状。

  3.在应用本品治疗的同时,其他治疗措施不能减少(如抗菌药的使用等)。

  4.脑出血急性期及青光眼患者忌用。

  [制剂]注射液:每支1ml(5mg);1ml(10mg);片剂:5mg;10mg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