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知识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公共卫生知识 > 职业卫生与中毒 > 正文

甲苯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理化性质

  无色有折射力的易挥发的液体,气味似苯。分子式C7H8,分子量92.130。相对密度0.866(20/4℃)。熔点-95~-94.5℃。沸点110.4℃,闪点4.44℃(闭杯),自燃点480℃,蒸气密度3.14。蒸气压4.89kPa(30℃),蒸气与空气混合物的限爆炸限1.27~7%,几乎不溶于水,与乙醇、氯仿、乙醚、丙酮、冰醋酸、二硫化碳混溶。遇热、明火或氧化剂易着火。遇明火或与下列物质反应:(硫酸+硝酸)、四氧化二氮、高氯酸银、三氟化溴、六氟化铀,引起爆炸。流速过快(超过3米/秒)有产生和积聚静电危险。

  接触机会

  用于制苯、甲酚、苯甲酸、苯甲醛、混合二硝基甲苯、邻甲苯、磺酰胺等,这些中间体是合成纤维、药物、染料、农药、炸药等的原料。此外,可用作汽油添加剂和各种用途溶剂。苯甲酸和苯甲醛萃取剂。

  侵入途径

  可经呼吸道和消化道吸收,经皮肤吸收不易达到急性中毒剂量。

  毒理学简介

  对皮肤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时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工业品中常含有苯等杂质,可同时出现杂质的毒作用。

  进入体内的甲苯主要分布于富含脂的组织,以肾上腺、脑、骨髓和肝为最多。少量以原形经肺排出;80~90%氧化成苯甲酸,并与甘氨酸结合形成马尿酸随尿排出;另有少量苯甲酸与葡萄糖醛酸结合随尿排出。

  引起眼刺激的浓度为300ppm,吸入的MLC为200ppm,经口的MLD为50mg/kg。正常人尿中马尿酸的含量因膳食品种和吸收量的不同而有变化,且个体差异较大,故尿中马尿酸含量不能作为吸收指标和诊断指标。

  临床表现

  急性中毒:吸入较高浓度蒸气后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四肢无力、意识模糊、步态蹒跚,重症者有躁动、抽搐或昏迷;并伴有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可出现眼结膜和咽部充血。

  直接吸入液体后可出现肺炎、肺水肿、肺出血及麻醉症状。

  处理

  吸入较高浓度蒸气者立即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有症状者给吸氧,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症处理。可用葡萄糖醛酸。有意识障碍或抽搐时注意防治脑水肿,参见<急性化学物中毒性脑病的治疗>.心跳未停者忌用肾上腺素。

  直接吸入液体者给吸氧,应用抗生素预防肺部感染,对症处理。如出现全身症状,需及时处理。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