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知识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公共卫生知识 > 职业卫生与中毒 > 正文

铅中毒的发病机制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铅中毒的发病机制,目前比较清楚的有:

  铅对血红蛋白合成的障碍:血红蛋白的合成过程受到一系列酶的作用,当机体受到铅毒作用后,这一合成过程中的一些含琉基酶受到抑制,而发生以下变化:

  1、由于铅抑制δ一氨基γ一酮戊酸脱水酶(ALAD),使δ一氨基γ一酮戊酸(ALA)合成卟胆元(BPG)受阻,致使红细胞中ALAD活性降低,血、尿中ALA含量增多。

  2、由于铅抑制血红素合成酶(亚铁赘合酶),阻碍了原卟啉与二价铁结合成血红素,使血清铁增加和原卟啉在红细胞中积聚,致使血液内红细胞中原卟啉(EPP)量增加或游离红细胞卟啉(FEP)增加,后者与锌离子结合成锌卟啉(ZPP)亦增加。

  3、由于铅还可能抑制粪卟啉原脱羧酶,致使尿粪卟啉Ⅲ(CP)含量增多。

  4、由于骨髓内铁的利用受障碍,红细胞铁结合量减少,,幼红细胞及红细胞内游离铁增加,因此,可见到铁粒幼红细胞和铁粒红细胞,即含铁蛋白胶粒。

  5、铅还影响红细胞中的核糖核蛋白体和可溶性的核糖核酸(mRNA),而干扰珠蛋白的合成,致使合成珠蛋白的核糖核酸相对过多,并聚集成点彩颗粒。由于上述抑制过程,最后导致贫血

  铅还可直接作用于红细胞,抑制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影响水钠调节,同时还可能抑制红细胞嘧啶一5’一核甘酸酶,致使大量嘧啶核苷酸在细胞浆内蓄积,以及铅与红细胞膜结合造成机械脆性增加,影响红细胞膜稳定性,最后导致溶血。

  铅对神经系统的作用:铅使ALA增多,ALA与γ一氨基丁酸(GABA)化学结构相似,因而与GABA产生竞争性抑制作用,GABA位于中枢神经的突触前及突触后的线粒体中,因GABA的抑制而干扰神经系统功能,如意识、行为及神经效应等改变。铅还能对脑内儿茶酚胺代谢发生影响,使脑内和尿中高香草酸(HVA)和香草扁桃酸(VMA)显著增高,最终导致铅毒性脑病和周围神经病。铅毒性脑病在病理上表现为脑水肿,神经细胞弥漫性变性,此外尚可见小脑颗粒层细胞坏死,脑疝及软脑膜小灶性出血。

  铅毒性周围神经病,最早表现为神经传导速度(NCV)减慢,受损神经主要是神经细胞膜的改变和脱髓鞘。可见轴索周围改变,髓鞘崩解成颗粒状或块状,有时完全溶解,雪旺氏细胞增生。这些变化都是由于铅损害了神经细胞内线粒体和微粒体而造成。

  铅对肾脏的作用:铅因损害线粒体,影响ATP酶而干扰主动运转机制,损害近曲小管内皮细胞及其功能,造成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降低,同时还影响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导致尿肌酐排出减少,血肌酐、血尿素氮含量增加,尿糖排泄增加,尿γ一GT(γ一谷氨酚转肽酶)活性降低,尿NAG(N一2酰一β一D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增高。铅还影响肾小球旁器功能。引起肾素合成和释放增加,导致血管痉挛和高血压。铅能在肾小管上皮细胞内形成核内包涵体。它是一种铅一蛋白复合体,是机体一种适应或解毒机制。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