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基础医学理论 > 临床药理 > 正文

巴龙霉素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俗称:巴母霉素、paromomycin、prm

  性状:其硫酸盐为白色或微黄色粉末,无臭,引湿性强,遇光易变色,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丙酮或乙醚。

  药理和应用:本品的抗菌谱与卡那霉素相似,对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均有抗菌作用,对痢疾杆菌和阴性菌均有抗菌作用,对痢疾杆菌和金葡菌作用较显著,对结核杆菌也有较强的抑制性。另本品对阿米巴原虫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明显强于依米丁,它能有效的抑制阿米巴原虫的共生性细菌(大肠杆菌),使阿米巴原虫生长繁殖发生障碍,并直接杀灭阿米巴滋养体。由于不能由肠吸收,对肝及肠外阿米巴脓肿无效,对慢性阿米巴痢疾效果也不理想。本品并有驱除牛肉绦虫,猪肉绦虫及短壳膜绦虫作用。临床主要用于阿米巴痢疾、细菌性痢疾、肠炎及绦虫病。

  用法和用量:用于痢疾、肠炎,口服:每次0.5g-0.75g,每日4次。用于绦虫病,每日20mg-50mg/kg,连服5日为一疗程。

  不良反应和注意:偶可有头晕,恶心、厌食,腹泻等不良反应,大剂量或长期服用对肾脏及第八对颅神经有损害,并可能抑制呼吸。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