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基础医学理论 > 临床药理 > 正文

氯氟西林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俗称:氟氯西林、氟氯苯甲异恶唑青霉素、氟氯苯唑青霉素、氟氯青霉素、氟沙星、flucloxacillin、floxacillin、flucloxacillinum、flucloxin

  「简介」

  氟氯西林是一种半合成的耐青霉素酶的青霉素,它是青霉素的异恶唑衍生物,在化学结构上与目前临床所用的其它三种异恶唑青霉素(氯唑西林,双氯西林,苯唑西林)相似。主要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生物合成,加速细菌细胞壁的分解,从而起到抗菌作用。本品可以口服或经肠道外给药。

  「适应症」

  氟氯西林临床上主要用于葡萄球菌所致的各种周围感染。但对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无效。

  「注意事项」

  1.氟氯西林与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或青霉胺有交叉过敏。

  2.对本品及其它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或青霉胺过敏者禁用。

  3.有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慎用;有哮喘史或对其它药物产生过敏型反应的患者慎用。

  4.氟氯西林治疗期间或治疗后出现发热、皮疹、皮肤搔痒症状的患者,应监测肝脏功能。建议住院病人在治疗前和口服或静脉用氟氯西林7天后,检查肝脏功能。

  「不良反应」

  1.口服给药时较常见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胀、腹泻、食欲不振等。

  2.大剂量使用氟氯西林可出现神经系统反应,如抽搐、痉挛、神志不清、头痛等。

  3.大剂量使用氟氯西林偶见中性粒细胞减少,对特异体质者可致出血倾向。

  4.少数患者用药后可致急性胆汁淤积和氨基转移酶升高。

  5.用药后可见药疹、药物热等过敏反应。

  6.长期用药可致菌群失调,发生二重感染。

  7.肌内注射或静脉给药时可致注射部位疼痛、硬结,严重者可致血栓性静脉炎。

  「药物相互作用」

  1.本药与阿米卡星联用可增强对金葡菌的抗菌作用。

  2.氟氯西林与伤寒活疫苗同用,可使伤寒活疫苗的免疫反应降低。

  3.丙磺舒可影响本药排泄从而升高本药的血药浓度

  4.氟氯西林与氨甲蝶呤同用,可使氨甲蝶呤的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下降,但这种结果只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而无临床意义。

  5.有报道,氟氯西林与氨基糖苷类联用将导致氨基糖苷类体内和体外失活,使氨基糖苷类的药效下降。

  6.食物可显著延迟呋氯西林的吸收,并使其血浆峰浓度降低50%。

  「给药说明」

  1.氟氯西林用药前应作皮肤过敏试验,皮试阳性反应者不能使用本药。

  2.氟氯西林与氨基糖苷类药、环丙沙星、培氟沙星等属配伍禁忌,联用时不可置于同一容器内。

  3.氟氯西林与血液、血浆、水解蛋白、氨基酸以及脂肪乳属配伍禁忌。

  4.有时可见药热、药疹等过敏反应,少数人可能发生白色念珠菌继发感染。

  5.氟氯西林口服剂应在饭前1小时或饭后2小时服用,以利吸收。

  6.氟氯西林静脉注射速度应缓慢,每次不得低于3-4分钟。

  「用法与用量」

  口服:每次250mg,每日3次;重症用量为每次500mg,每日4次,于进食前0.5-1小时空腹服用。

  肌内注射:每次250mg,每日3次;重症每次500mg,每日4次。

  静脉注射:每次500mg,每日4次,将药物溶于10-20ml注射用水或葡萄糖输液中推注,每4-6小时1次。1日量不宜超过8g。

  儿童:2岁以下按成人量的1/4;2-10岁按成人量的1/2,根据体重适当调整。也可按照每日25-50mg/kg,分次给予。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