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理论 > 中医妇科 > 正文

经行失眠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概述】

  每遇经前或经行失眠不安为主证,经后睡眠正常者,称为“经行失眠”。见于育龄期妇女。本病若治疗不当,失眠逐渐严重,甚至彻夜不眠可发展为精神异常。属中医的经行前后诸证。

  【病因病理】

  本病的基本病理是心脑失养和心肝火旺而致。

  1.阴虚火旺阴血亏虚,心火偏旺,心阴不足,心脑失养而致。

  2.心肝火旺久郁伤肝化火,心肝火旺,火旺伤阴,心火益盛而致。

  3.心脾失养经前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加上经血过多,心失血养,而致失眠。

  【诊断要点】

  1.阴虚火旺经行或经前失眠心烦,经量多,色红,先期,口干咽燥。苔薄,舌尖红,脉细数。

  2.心肝火旺经前彻夜不寐,心烦易怒,头痛头胀,乳胀经多。苔黄,舌尖红,脉弦。

  3.心脾失养经行或经后失眠,或彻夜不寐,头晕目眩,心悸健忘,神疲乏力。苔薄,舌淡,脉细弱。

  【辩证分型】

  1.阴虚火旺治法:养阴清火宁神。

  方药:天王补心丹加减。

  党参10克玄参10克丹参10克茯神10克远志5克五味子6克当归10克天麦冬各10克酸枣仁9克生地15克柏子仁10克加减:经量多者,加旱莲草15克;心烦者,加生山栀10克、八月札10克;热盛伤阴者,加川连1.5克、阿胶9克(烊冲)、鸡子黄1枚(冲)。

  2.心肝火旺治法:清肝泻火安神。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9克生山栀9克赤芍10克丹皮9克泽泻12克仇茯苓12克夜交藤12克远志9克川连1.5克丹参12克加减:心悸乳胀者,加麦冬15克、郁金10克、磁石30克(先煎)、酸枣仁9克;头痛头胀者,加钩藤12克、菊花9克。

  3.心脾失养治法:健脾养心宁神。

  方药:归脾汤加减。

  党参10克黄芪15克白术10克茯神10克酸枣仁10克夜交藤12克当归10克远志肉9克木香6克砂仁3克(后下)龙眼肉9克加减:经血多者,加阿胶9克(烊冲)、生蒲黄12克(包煎);腰酸耳鸣者,加川断9克、桑寄生12克、紫石英15克、巴戟天9克。

  【分型治疗】

  1.天王补心丹每日2次,每次4.5克,吞服。用于阴虚火旺者。

  2.仇砂安神九每日2次,每次5克,吞服。用于失眠烦躁者。

  3.大补阴丸每日2次,每次3克,吞服。用于阴虚失眠者。

  4.归脾丸每日2次,每次4.5克,吞服。用于思虑过度,心脾失养。

  5.酸枣仁丸每晚4粒,临睡时吞服。

  6.龙胆泻肝丸每日2次,每次3克,吞服。用于心肝火旺。

  【中成药

  1.夜交藤30克、合欢皮15克、酸枣仁9克,水煎,睡前1小时服。

  2.灯心草3克、郁金9克、丹参10克、甘草3克,水煎,代茶。

  3.龙眼肉7~9只,睡前1小时服。用于思虑过度,劳伤心脾之失眠心悸者。

  4.芦根30克,水煎代茶。适用于阴虚伤津,口干咽燥失眠者。

  【简便方】

  耳穴埋藏取神门、心、交感穴,经前3~5天。

  用耳针或磁石埋藏。

  【其它疗法】

  1.中药宜在经前3~5天服,头煎宜在睡前2小时服。

  2.解除病员睡前忧虑紧张的思想情绪。

  3.饮食宜清淡可口,易于消化,忌服膏粱厚味之品。适当安排劳逸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影响睡眠。

  4.失眠者易东想西想,思路紊乱,如遇精神创伤容易诱发精神异常。故失眠者应摆脱不愉快情绪,保持心情愉快,失眠会逐渐好转。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