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理论 > 中医妇科 > 正文

经行吐衄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概述】

  每逢经期或经行前后发生周期性吐血或衄血者,称为“经行吐衄”,又称“倒经”,以青春期少女多见,亦可见于育龄期妇女。本病中医治疗预后较好。

  本病属中医经行诸证范畴,相当于西医的“代偿性月经”。

  【病因病理】

  本病主要机理多为血热而冲脉之气上逆,迫血妄行所致。

  1.肝经郁火 素郁多怒,久而化火,迫血妄行。

  2.肺肾阴虚 平素肺肾阴虚,又过食辛燥药食,灼津伤络,经行冲气上逆,迫血妄行,以致经行吐衄。

  【诊断要点】

  1.根据吐衄与月经周期有关,常发生在经前或经期,经后吐衄自止。

  2.经行吐衄也可伴发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

  3.需与支气管扩张、肺部结核、肺部肿瘤和鼻部疾病相鉴别。

  【辩证分型】

  1.肝经郁火 经前或经期吐血或衄血,量多色鲜红。经行量多,烦躁易怒,头昏且胀,口苦胁胀。苔黄,舌红,脉弦数。

  2.肺肾阴虚 经行吐衄,量少,色红。经行量少,常感头晕耳鸣,手足心热,颧红潮热,干咳咽燥。

  舌红或绛,苔花剥或无苔,脉细数。

  【分型治疗】

  1.肝经郁火治法:清肝泻火,调经止衄。

  方药:清肝引经汤加减。

  当归9克 生白芍15克 生地12克 丹皮10克 生山栀 10克 黄芩 10克 川??子 10克茜草12克 川牛膝9克 生甘草3克 旱莲草12克加减:肝火旺盛,急燥易怒者,加龙胆草10克、郁金9克、麦冬12克;便秘者,加生大黄3克(后下)。

  2.肺肾阴虚治法:滋肾润肺,调经止衄。

  方药:顺经汤加减。

  当归10克 生地15克 丹皮9克 大白芍15克 沙参10克 茯苓9克 荆芥炭6克 川牛膝9克 藕节炭10克 芡实12克 白薇10克加减:出血量多者,加百草霜30克、茜草炭12克、三七末3克(吞服);肾阴虚相火上亢,见目赤口干,头痛耳呜者,加知柏地黄丸9克(分吞)。

  中成药

  1.知柏地黄丸 每日2次,每次6克,吞服。用于阴虚火旺衄血者。

  2.大补阴丸 每日2次,每次5克,吞服。用于阴虚络伤吐衄者。

  3.龙胆泻肝丸 每日2次,每次4.5克,吞服。

  用于肝经郁火者。

  4.云南白药胶囊 出血多时每隔2小时服1次,每次2克。血减后4~6小时服1次,再服3~4次,以防止再出血。

  【简便方】

  1.鲜芦根30克、鲜茅根15克,水煎服。用于阴虚伤津吐衄者。

  2.鼻衄量多时令病人仰卧,头低位,额部用冷毛巾敷。同时用手拇指按压迎香穴。

  3.鼻衄量多时也可用药棉浸京墨塞于鼻孔。同时令病人仰头坐位,冷敷额部。

  【注意事项】

  1.有衄血史者平时饮食宜清淡,不可嗜服辛辣煎烤食物,以免伤阴津,引血妄行。

  2.保持心情舒畅,尤其经前或经期更须稳定情绪防止经血上道而致衄血。经前可酌服逍遥丸、越鞠丸等以疏泄肝气,调畅情志。阴虚火旺者经前7天预服知柏地黄九,亦可预防吐衄。

  3.有子宫内膜异位症者应同时治疗该病。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