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理论 > 中药词典 > 正文

鲂鱼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出处】1.出自《食疗本草》;2.《纲目》:鲂鱼,处处有之,汉、沔尤多。小头缩项,弯脊阔腹,扁身细鳞,其色青白,腹内有肪,味最腴美。其性宜活水。又有一种火烧鳊,头尾俱似鲂,而脊骨更隆,上有赤鬣连尾,如蝙蝠之翼,黑质赤章,色如烟熏,故名。其大有至二、三十斤者。

  【拼音名】Fánɡ Yú

  【英文名】Richardson, Black bream

  【别名】鳊鱼、平胸鳊、法罗鱼、乌鳊、花边、三角鳊

  【来源】药材基源:为鲤科动物三角鲂的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egalobrama terminalis (Richardson)

  采收和储藏:四季均可捕捞,捕得后,去鳞片及内脏,洗净,鲜用。

  【原形态】三角鲂,体高而侧扁,头后背部隆起,体呈菱形,腹棱自腹鳍基部至门,头短小,口小端位,口裂斜至鼻孔下方。上下颌等长,其上盖有坚硬的角质,易脱落。眼侧位,至吻端的距离较至鳃盖后经级的距离为近。下咽齿3行。鳃耙16-22.侧一鳃54-60.背鳍3,7,起点位于腹鳍基部稍后方,具有强大而光滑的硬刺。背鳍高度显着大于头长。胸鳍可达腹鳍的基部,腹鳍仅伸至肛门。臀鳍3,24-32,基部长,无硬大同小异,起点在背鳍基部末端正下方,尾鳍深分叉,下叶较上叶稍长。鳔3室,前室最大。腹膜灰色或灰黑色。体呈青灰色,头背面及体背部较深,侧面为类色,常有浅绿色泽。腹面银灰各鳍呈现灰色。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属中下层鱼类。栖息于底质为淤泥或石砾的敞水区,杂食性,而以植物为主。幼鱼主要食浮游动物,其次是淡水甲壳类、昆虫和软体动物的幼体,以及少量水生植物。成鱼主要食物是工苔草、轮叶黑藻、软体动物,其次是湖底植物的碎屑、淡水海绵、丝状绿藻、马来眼子菜、菹草和聚草。个别的也摄食水生昆虫、螺蚬类、虾和小鱼。3冬龄性成熟,5-6月份产卵。冬季不大活动,一般群集在深水的石隙中越冬。

  资源分布:除西北等高原地区处,我国各大河流、湖泊中均有分布。

  【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脾;胃经

  【功能主治】健脾益胃;消食和。主和消化不良;胸腹胀满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100-200g.

  【注意】《食疗本草》:患疳痢者不得食。

  【各家论述】《食疗本草》:调胃气,利五藏,和芥子酱食之,助肺气,去胃家风。消谷不化者,助脾气,令人能食。

  【摘录】《中华本草》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