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理论 > 中药词典 > 正文

红花山牵牛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拼音名】Hónɡ Huā Shān Qiān Niú

  【来源】药材基源:为爵床科植物红花山牵牛的根、叶、花。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hunbergia coccinea Wall. Et D. Don [Hexacentria coccinea (Wall. Ex D. Don) Nees]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红花山牵牛 藤本。叶对生;具柄;下部者宽卵形,基部的戟形或心形,边缘具波状牙齿,上部者卵形,边缘浅波状,长5-15cm;具5-7条掌状脉。总关花序顶生或腋生,下垂,长20-40cm,苞片宿存,稍长或短于花梗;小苞片2,合生成佛焰苞状,长2-2.5cm;花萼退化,仅存一边圈;花冠红色或橘红色,花冠筒长约2.5cm,裂片5,略不等,开花时反转;雄蕊4,二强,花丝基部有一圈柔毛,较短者的花药具距,较长者仅1室有距;花柱无毛,柱长2.蒴果长2.5-3cm,下部近球形,上部具长喙,开裂时乌鸦嘴。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林下或灌木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

  【性味】味苦;性微寒

  【功能主治】平肝阳;清湿热。主胆阳头晕头痛;湿热泄泻;痢疾;外伤感染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鲜品适量,捣敷;或煎汤洗。

  【摘录】《中华本草》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