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理论 > 中药词典 > 正文

蚺蛇肉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出处】出自《食疗本草》

  【拼音名】Rán Shé Ròu

  【英文名】Python

  【别名】蟒蛇 、蟒、王蛇、南蛇、埋头蛇、王字蛇、琴蛇

  【来源】药材基源:为蟒科动物蟒蛇除去骨脏及皮的全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ython molurus bivittatus Schlegel采收和储藏:夏、秋两季,捕杀蟒蛇时用绳缚住头部,尾部用带绳的铁钩钩住肛门,两头拉紧,固定在柱子上,先在肛门前切小口,割断血管放血,然后剖腹去骨脏,剥皮,剔出脂肪,洗净晒干。

  【原形态】蟒蛇,全长6-7m.肛孔两侧有爪状后肢的残余。生活时背面灰棕色或黄色,背脊具有1行红棕色、镶黑边略成方形的大斑块,两侧各有1行较小而中央较浅的斑块。头颈部背面有一矛形斑,头部腹面黄白色,躯干及尾腹面黄白色尽可杂有少数黑褐色斑。眶前鳞2,眶后鳞3或4;上唇鳞10-12,吻鳞及前2枚上唇鳞有唇窝,前后若干下唇鳞有较浅的唇窝。背鳞平滑无棱,中段65-72行;腹鳞较窄小,255-263;尾下鳞65-69对。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活于热带、亚热带低山丛林中,夜间活动,能吞吃重10-15kg以下的野廘和山羊等动物,但主要以鼠类、鸟类、爬行类和两栖动物为食。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

  【性味】味甘;性温

  【归经】肝经

  【功能主治】祛风活络;杀虫止痒。主风痹;瘫痪;疠风;疥癣;恶疮

  【用法用量】内服:适量,煮食,浸酒;或焙干研末。

  【附方】①治诸风瘫痪,筋挛骨痛,痹木瘙痒,杀虫辟瘴,及疠风疥癣恶疮: 蚺蛇肉一斤,羌活一两(绢袋盛之)。用糯米二斗,蒸熟,安曲于缸底,置蛇于曲上,乃下饭,密盖,待熟取酒,以蛇焙研和药,其酒每随量温饮数杯,忌风及欲事。亦可袋盛浸酒饮。(《濒湖集简方》蚺蛇酒)②治狂犬咬人: 蛇脯一枚,炙,去头,捣末,服五分匕,日三。(《千金方》)

  【各家论述】

  1. 孟诜:作脍食之除疳疮;小儿脑热,水渍注鼻中;齿根宣露,和麝香末敷之。

  2.《食疗本草》:主温疫气,可作脍食之。

  3.《本草拾遗》:主喉中有物,吞吐不得出者,作脍食之。

  4.《纲目》:除手足风痛,杀三虫,去死肌,皮肤风毒厉风,疥癣恶疮。

  【摘录】《中华本草》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