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基础医学理论 > 其他专业 > 正文

微管结合蛋白(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s, MAPs)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微管结合蛋白(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s, MAPs)

  与微管特异地结合在一起,对微管的功能起辅助作用的蛋白质称为微管结合蛋白,在微管结构中约占10~15%.

  一类主要的MAPs家族叫作装配MAPs(assembly MAPs),作用是将微管在胞质溶胶中进行交联。这些MAPs的结构中具有两个结构域,一个是碱性的微管蛋白结合结构域,另一个是酸性的外伸的结构域。

  根据序列特点, 将MAPs分成两个主要的类型:Ⅰ型和Ⅱ型(还有其他类型)。MAP1A和MAP1B含有几个重复的氨基酸序列:Lys-Lys-Glu-X,作为同带负电的微管蛋白结合的位点。这些位点可中和微管中微管蛋白间的电荷, 维持聚合体的稳定。

  Ⅱ型MAP包括MAP2、MAP4、Tau.这些蛋白有几个与微管蛋白结合的18氨基酸重复序列。

  MAPs具有多方面的功能∶①使微管相互交联形成束状结构,也可以使微管同其它细胞结构交联。②通过与微管成核点的作用促进微管的聚合。③在细胞内沿微管转运囊泡和颗粒,因为一些分子马达能够同微管结合转运细胞的物质。④提高微管的稳定性:由于MAPs同微管壁的结合,自然就改变了微管组装和解聚的动力学。MAPs同微管的结合能够控制微管的长度防止微管的解聚。由此可见,微管结合蛋白扩展了微管蛋白的生化功能。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