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基础医学理论 > 解剖学 > 正文

骨性鼻腔的结构与解剖简述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骨性鼻腔位于颅腔之下,口腔之上,两侧为筛窦、上颌窦和眶,前方的开口为梨形,叫梨状孔,后方的一对开口叫鼻后孔,筛骨垂直板和犁骨组成鼻中隔将鼻腔分成两半。鼻腔的顶主要为筛骨的的筛板,筛孔中有嗅神经通过;底是由上颌骨腭突和腭骨水平板组成的骨性硬腭,硬腭前方正中有切牙孔;鼻腔外侧壁上有上、中、下三个鼻甲,为薄而卷曲的骨片,上、中鼻甲较小,是筛骨迷路的一部分,下鼻甲较大,是独立的面颅骨。三个鼻甲下方前后方向的通道分别叫上、中、下鼻道,在鼻中隔两侧未被鼻甲分隔的部分叫总鼻道。在上鼻甲后上方有一小空间,叫蝶筛隐窝,其侧壁上的蝶腭孔,是神经和血管通过处。此外,在下鼻道有鼻泪管下口。

  鼻旁窦paranasal sinuses是位于鼻腔周围的含气空腔,共有四对,依所在骨命名。上颌窦在上颌骨体内,开口在中鼻道,窦的最低处比开口低,化脓时不易流出。额窦在额骨鳞部内,有时也可扩大到眶部中,有骨性隔将额窦分成左右份,分别开口于左右侧鼻腔的中鼻道前方。筛窦即筛骨迷路中多数空泡,分三群通鼻腔,前、中群开口中鼻道上部,后群开口在上鼻道。蝶窦位于蝶骨体内,也有隔分开,有两个开口分别通向左右侧蝶筛隐窝。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