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基础医学理论 > 其他专业 > 正文

酶的分子组成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根据酶的组成成份,可分单纯酶和结合酶两类。

  单纯酶(simple enzyme)是基本组成单位仅为氨基酸的一类酶。它的催化活性仅仅决定于它的蛋白质结构。脲酶、消化道蛋白酶、淀粉酶、酯酶、核糖核酸酶等均属此列。

  结合酶(conjugated enzyme)的催化活性,除蛋白质部分(酶蛋白apoenzyme)外,还需要非蛋白质的物质,即所谓酶的辅助因子(cofactors),两者结合成的复合物称作全酶(holoenzyme),即:

  全酶 =酶 蛋 白 + 辅助因子

  (结合蛋白质) (蛋白质部分) (非蛋白质部分)

  酶的辅助因子可以是金属离子,也可以是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常见酶含有的金属离子有K+、Na+、Mg2+、Cu2+、(或Cu+)、Zn2+和Fe2+(或Fe3+)等。它们或者是酶活性的组成部分;或者是连接底物和酶分子的桥梁;或者在稳定酶蛋白分子构象方面所必需。小分子有机化合物是些化学稳定的小分子物质,其主要作用是在反应中传递电子、质子或一些基团,常可按其与酶蛋白结合的紧密程度不同分成辅酶和辅基两大类。辅酶(coenzyme)与酶蛋白结合疏松,可以用透析或超滤方法除去;辅基(prosthetic group)与酶蛋白结合紧密,不易用透析或超滤方法除去,辅酶和辅基的差别仅仅是它们与酶蛋白结合的牢固程度不同,而无严格的界限。

  现知大多数维生素(特别是B族维生素)是组成许多酶的辅酶或辅基的成分。它们的化学结构式见生物氧化章。体内酶的种类很多,而辅酶(基)的种类却较少,通常一种酶蛋白只能与一种辅酶结合,成为一种特异的酶,但一种辅酶往往能与不同的酶蛋白结合构成许多种特异性酶。酶蛋白在酶促反应中主要起识别底物的作用,酶促反应的特异性、高效率以及酶对一些理化因素的不稳定性均决定于酶蛋白部分。

  B族维生素 辅酶形式 主要作用 硫胺素(B1) 硫胺素焦磷酸酯(TPP) α-酮酸氧化脱羧酮基转换作用 硫辛酸 6,8-二硫辛酸 α-酮酸氧化脱羧 泛酸 辅酶A(CoA) 酰基转换作用 核黄素(B2) 黄素单核苷酸(FMN)

  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 氢原子转移

  氢原子转移 尼克酰胺(PP) 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

  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 氢原子转移

  氢原子转移 吡哆素(B6) 磷酸吡哆醛 氨基酸代谢 生物素(H) 生物素 羧化作用 叶酸 四氢叶酸 “一碳基团”转移 钴胺素(B12) 5-甲基钴铵素

  5-脱氧腺苷钴铵素 甲基转移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