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传导系位于心壁内,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组成。其功能是产生并传导冲动,以维持心的正常节律性搏动。它受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双重支配。心传导系由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及其分支组成。
(1)窦房结sinoatrial node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前方的心外膜深面,呈梭形。人的窦房结由于结细胞团和致密结缔混杂在一起,使结没有明显的界限。结中央有窦房结动脉穿过。
(2)房室结atrioventricular node位于房中隔下部右心房侧心内膜下,呈扁椭圆形,较窦房结小。房室结接受窦房结传来的冲动,并把它传到房室束。在正常情况下,房室结不产生冲动,但当窦房结病损或出现传导障碍时,亦可产生冲动。
(3)房室束atrioventricular bundle又名His束,呈圆索状。它从房室结前端发出并向前穿右纤维三角,沿室间隔膜部的后下缘前行,在室间隔肌部上缘分为左束支leftbundle branch和右束支right bundle branch,分别沿室间隔左、右侧心内膜深面下行。左束支呈扁带状,下行一段后又分为前支和后支,分别至前、后乳头肌的根部,再分为许多细小分支,形成浦肯野氏(Purkinje)纤维网,分布于乳头肌及室壁等处的心内膜下,最后连于一般心肌纤维。左束支在前、后支之间还发出间隔支,分布于室间隔在侧面中、下部的心肌。右束支较左侧者细,呈圆索状,经室间隔右侧面薄层肌束的深面行向前下,再经隔缘肉柱至右室前乳头肌根部,亦分成许多分支,散成Purkinje纤维网。
有些学者根据解剖、生理、生化和临床的研究认为,在窦房结与房室结之间还有结间束相连,能将窦房结产生的冲动较快地传至房室结,一般认为,结间束有三条,即前结间束、中结间束和后结间束。但这些结间束在形态学方面的证据尚不充分。有些作者研究还证明在心房和心室之间,除借正常的传导束联系外,在某些人还有副传导束的存在,如由心房直接与心室肌束联系,由房室结、房室束或左、右束支发出直接至室间隔肌的传导束等。使心室肌可以提前接受冲动而收缩。这种人常有阵发性心动过速,心电图检查显示不正常波形,称为预激症候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