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甲酰磷酸(carbamyl phosphate)是在Mg++、ATP及N乙酰谷氨酸(Nacetyl glutamic acid,AGA)存在的情况下,由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I(carbamyl phosphate synthetaseI, CPSI)催化NH3和HCO-3在肝细胞线粒体中合成。
真核细胞中有两种CPS:
(1)线粒体CPS-Ⅰ利用游离NH3为氮源合成氨基甲酰磷酸,参与尿素合成。
(2)胞液CPS-Ⅱ,利用谷氨酰胺作N源,参与嘧啶的从头合成。
CPS-Ⅰ催化的反应包括下述三步。
(1)ATP活化HCO-3生成ADP和羰基硫酸(carbonyl phosphate)
(2)NH2与羰基硫酸作用替代硫酸根,生成氨基甲酸(carbamate)和Pi.
(3)第2个ATP对氨甲酸磷酸化,生成氨基甲酰磷酸和ADP.
此反应是不可逆的,消耗2分子ATP。CPS1是一种变构酶,AGA是此酶变构激活剂。由乙酰CoA和谷氨酸缩合而成。
肝细胞线粒体中谷氨酸脱氢酶和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I催化的反应是紧密偶联的。谷氨酸脱氢酶催化谷氨酸氧化脱氨,生成的产物有NH3和NADH+H+.NADH经NADH氧化呼吸链传递氧化生成H2O,释放出来的能量用于ADP磷酸化生成ATP.因此谷氨酸脱氢酶催化反应不仅为氨基甲酰磷酸的合成提供了底物NH3,同时也提供了该反应所需要的能量ATP.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I将有毒的氨转变成氨基甲酰磷酸,反应中生成的ADP又是谷氨酸脱氢酶的变构激活剂,促进谷氨酸进一步氧化脱氨。这种紧密偶联有利于迅速将氨固定在肝细胞线粒体内,防止氨逸出线粒体进入细胞浆,进而透过细胞膜进入血液,引起血氨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