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执业/助理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公卫执业/助理医师 > 辅导精华 > 正文

太阳辐射的卫生学意义——环境卫生学

  大气的物理性状包括太阳辐射、气象、空气离子化等方面。太阳辐射是产生各种天气现象的根本原因,也是地球上光和热的源泉。波长小于290nm的一切射线都已被臭氧层吸收,不能到达地球表面。

  波长为200~275nm的C段紫外线(UVC)具有极强的杀菌功能,但也具有很强的伤害正常细胞的作用,波长为275~320nm的B段紫外线(UVB)有部分到达地面。其具有抗佝偻病作用和红斑作用,并能提高机体免疫力。波长为320~400nm的A段紫外线(UVA)的生理意义较小,主要具有使皮肤色素沉着的晒黑作用。紫外线虽然对人有益,但过多照射可引起日光性皮炎、眼炎、甚至皮肤癌等疾病。

  波长为400~760nm的电磁波为可见光。该段光谱能提高视觉功能和代谢功能和具有平衡兴奋和镇静作用。

  760~1000nm为红外线,主要生物学效应是使机体产生热效应。红外线经皮肤吸收后,可使局部组织升温,充血,加快代谢,具有消炎和镇静作用。与皮肤灼伤、热射病、白内障等病有关。过量的红外线照射能引起皮肤灼伤、体温升高、热射病、日射病、白内障等疾病。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经典班次科学搭配 高清课件随意学

2021年新课

2680

查看详情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