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执业/助理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公卫执业/助理医师 > 辅导精华 > 正文

制订大气卫生基准的方法——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环境卫生学)

  通过现场调查或收集有关资料,进行流行病学研究。首先必须确切选定污染现场和对照现场,取得现场大气中该污染物的浓度。对于具有慢性毒作用或远期危害的污染物,必须收集到既往大气监测的有关资料,或5年以来的大气中该污染物浓度的资料、或l0年或更长时期以来的,可根据选用的健康效应指标的潜伏期而定。

  人群的健康效应指标很多,尽可能选择敏感、特异、客观的指标,亦可选择非特异性和间接影响健康的指标。总之,选用的指标都必须较为简便、易行,但不要引起受检者痛苦和麻烦。疾病资料的收集和统计,也是很有力的依据,例如肺部疾病的发病率、肺癌死亡率等。

  将大气监测资料与健康效应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即可得出人群受影响的程度。

  如果能选择到若干污染程度不同的现场,就可得出暴露——反应关系的结果,更有利于确定阈浓度和阈下浓度。

  流行病学的调查结果,能直接反映人体健康的效应,比动物试验更为准确,说明问题最有力。但是,现场的情况比较复杂,混杂因子很多,有时难以得出理想的肯定结果,必须与毒理试验相结合。

  有些化学物质尚未在大气中广泛扩散,生活环境中尚无暴露人群,则可参考生产环境的有关资料。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经典班次科学搭配 高清课件随意学

2021年新课

2680

查看详情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