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理理论 > 外科护理 > 正文

踝关节脱位

  踝关节是人体重量最大的屈戌关节,是由胫腓骨下端的内外踝和距骨组成,距骨由胫骨的内踝、后踝和腓骨的外踝所组成的踝穴所包绕,由韧带牢固地固定在踝穴内。距骨的鞍状关节面与胫骨下端的凹面形成关节,腓骨下端的顶点较内踝长0.5cm且向后2cm.

  踝关节内侧的三角韧带起于内踝下端,呈扇形展开,附着于跟骨、舟骨等处,主要作用是避免足过度外翻。外侧韧带起于外踝尖,止于距骨和跟骨,分前、中、后3束,主要作用是避免足过度内翻。下胫腓韧带紧密联系在胫骨与腓骨下端之间,把距骨牢牢控制在踝穴内,此韧带常在足极度外翻时断裂,造成下胫腓联合分离,致踝距变宽,失去生理稳定性。

  踝关节脱位并不少见,由于生理解剖特点,踝关节脱位常伴内、外踝和胫骨前唇和后唇骨折

  踝关节脱位多为间接暴力所致,如踒、扭而致伤。常见由高处跌下,足部内侧或外侧着地,或行走不平道路,或平地滑跌,使足旋转,内翻或外翻过度,往往形成脱位,且常合并骨折。按脱位的方向可分为:外脱位,内脱位,前脱位,后脱位。一般内侧脱位较多见,其次是外侧脱位和开放性脱位,后脱位少见,前脱位则极少见。

  踝关节肿胀、疼痛、瘀斑、甚或起水泡,踝关节功能丧失。内脱位者足呈外翻外旋畸形,内踝高突,局部皮肤紧张,外踝凹陷,畸形明显,常合并有内踝及外踝骨折,或下胫腓韧带撕裂。外脱位者足呈内翻内旋,外踝下高突,皮肤紧张,内踝下空虚,前脱位者呈极度背屈,跟骨前移,跟腱紧张。其两侧可触及胫腓骨下端向后突,跟骨向前移,前足变长。踝关节后脱位者是足蹠屈,跟骨后突,跟腱前方空虚。踝关节前方可触及突出的胫骨下端,因其下方空虚,前足变短。开放性脱位多见于踝关节外脱位。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护士资格考试

2020年新课

15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