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理理论 > 外科护理 > 正文

《外科护理学》重点难点——骨折概述

  骨折概述重点和难点

  一、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1.全身因素:年龄、健康状况。

  2.局部因素: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损伤程度;骨折断端情况;感染等3.治疗方法:如反复多次手法复位、牵引过度、固定不确切或不恰当的功能锻炼等,都会影响骨折的愈合。

  二、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

  1.全身情况:(1)休克:因大出血、剧痛或合并其他损伤而引起。多见于多发性骨折、骨盆骨折、脊柱骨折、股骨干骨折及严重的开放性骨折。(2)体温升高:多为吸收热,一般不超过38度,若并发感染,可出现高热。

  2.局部症状:(1)专有体征:畸形、反常活动、骨擦音或骨擦感。(2)一般症状:局部疼痛和压痛、肿胀与淤斑、功能障碍。(3)合并损伤的症状:如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肱骨干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腓骨颈骨折合并腓总神经损伤;肋骨骨折合并气胸、血胸或肝脾破裂;骨盆骨折合并直肠、尿道、膀胱损伤;肱骨髁上骨折合并肱动脉损伤,引起缺血性肌挛缩。

  3.X线检查:可明确四肢、脊柱骨折的部位、类型和移位情况。

  三、骨折的处理原则

  1.复位:有手法复位、牵引复位及手术切开复位三种方法,应根据骨折的部位和类型选用。复位标准:(1)解剖复位:即对位对线良好,恢复正常解剖学位置。(2)功能复位:对位对线稍差,未达到解剖关系对合,但愈合后对功能无明显的影响。

  2.固定:骨折复位后,应持续固定在良好的位置直到骨折愈合。固定方法:(1)外固定:有夹板、石膏绷带、持续牵引、骨折外固定器及外展支架等;(2)内固定:有接骨钢板、螺丝钉、不锈钢丝及髓内钉等。内固定后常需加用有效的外固定。

  3.功能锻炼:(1)骨折早期:指伤后1-2周内,以固定肢体肌肉的主动等长收缩运动为主。骨折部位上、下关节暂不活动,身体其他部位关节均应锻炼。(2)骨折中期:指伤后2周至8-10周,继续患肢肌肉的主动等长收缩运动,开始骨折部位上、下关节活动,其强度合范围逐渐缓慢增加。(3)骨折后期:此期,已拆除外固定,功能锻炼的目的是增强肌力,克服肌肉和软组织挛缩,恢复关节活动度。主要是在抗阻力下进行锻炼,直至划船、蹬车运动。

  四、骨折的常见并发症

  1.早期并发症:(1)感染:开放性骨折可发生化脓性感染,也可发生破伤风。(2)脂肪栓塞:见于长管状骨骨折。(3)骨筋膜室综合症;(4)休克;(5)血管、神经、脊髓、内脏等损伤。

  2.晚期:压疮、坠积性肺炎、缺血性肌挛缩、骨化性肌炎、关节僵硬、创伤性关节炎、缺血性骨坏死等。

  五、骨折的急救

  1.一般处理:意外伤害造成的骨折,有可能合并其他损伤,应迅速了解病人的呼吸、循环和意识状况,给予相应的急救措施,并应快速剪开衣裤进行检查。

  2.伤口包扎:开放性骨折,用无菌敷料包扎压迫止血或在伤口近端扎止血带,如有骨端外露,不可徒手回纳,若包扎中骨端滑入伤口,应告知医生。

  3.妥善固定:四肢骨折,可用夹板、木板或自身肢体等固定,明显畸形者,可牵拉肢体恢复轴线后再固定;脊柱骨折,应将病人置于硬板床上,如系颈椎骨折,还需用双手扶持头部或在颈两侧加垫,以保护骨折部位的稳定。

  4.安全、迅速、平稳地运输。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护士资格考试

2020年新课

15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